前几天,我和好友小聚,聊起家里青春期的娃,不免有很多感慨。
橙子上五六年级、及至上初一时,我在养育孩子方面的感觉是最好的,因为学习成长了好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应对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
面对即将到来的青春期,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父母要做的功课是这么酸爽和深刻。
这一两年,橙子出现了好几次行为偏差,我也由此经历了好几次信心的崩塌。
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我做得足够好,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还有挫败感:我还给别人传授育儿方法呢,结果自己的娃也会出问题,真是啪啪打脸。
那种感觉,真的很低落、很溃败。
在短暂的消沉之后,我会默默地反思、琢磨,把溃散的信心一点点捡起来,重新整合。
我意识到,如果我之前的养育交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那么,现在,随着橙子进入青春期,我的功课升级了。
这一次,与其说是学习如何管教孩子,不如说,是直面自己,和自己深层的信念狭路相逢。
孩子的问题,迫使我审视固有却不曾觉察的信念,它们一次次被打破,一次次又被整合重建。
在这个打碎又重建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得到了淬炼,变得更坚韧、更如实,也更加臣服。
以下,就是我这一两年曾经面对的三个功课。父母必读育儿书籍推荐金韵蓉爱在左管教在右pdf下载
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做得再好,孩子也有他自己的命运。
这几年的养育得心应手,让我隐隐有了一种想法:
只要自己做得很好,孩子就会很好,就不会有偏差——前者直接决定了后者。
所以,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我会感到挫败。
我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所谓独立,就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他有他自己的命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
哪怕我做得再好,也不能完全决定他今后的路——因为他不是一个产品。
必须得承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尤其当孩子逐渐成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超出你的掌控范围。
挫败感就是在提醒我:我不是全能的,我不能控制他怎么想、怎么做。他是我的孩子,他更是一个独立的人。
独立的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孩子越大,这条界限越明晰。
上学期,橙子的状态有些松散浮躁,能感觉到,他的心思没有全用在学习上。
我和他长谈过几次。最近一次,我和他说: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都已经和你说得很清楚了,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你也看到了。作为家长,我也会尽到我的职责。剩下的,就是你的事了。
如果因为分心,考到了一般的高中,也没关系,只要你想学,后续还有很多可能性。
但是,就会有些遗憾——明明可以,却没有做到。如果你不想有这样的遗憾,那现在就是你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了。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我随时都在。
这就是我现在的态度: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会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事。至于孩子怎么选择,那是他的事。
其次,不管孩子怎样选择,我都会做好一个妈妈该做的事,随时给到他支持和帮助。
明晰了这两点,我的心安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