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附上我们对文章开头两个孩子的建议和结果:
小A同学:
小A认为自己获得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青睐来源于自己的好成绩,这是典型的外控型控制感:我的成功评价来自他人。
分析发现小A的家庭教育中会潜移默化地强调一个信念: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就得自己够强。
因为家长也是这种信念:孩子成绩优秀了,才能得到别人尊重。在这个认知下,家长的掌控感依赖于小A,小A的掌控感依赖于其他同学的努力程度(排名)。一旦他人努力,小A排名下降,那家里每个人的掌控感都会缺失,就会焦虑愤怒。
● 后来和小A商量可以每周给同学讲一个题目,同时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商量,让小A当学习委员,传授学习方法给同学。
小B同学:
小B同学是家里的乖乖女,家里基本上不需要孩子动手做事情,但父母对小B也管束比较严格,小到穿衣吃饭、生活细节,大到兴趣选择、作业安排、交友情况都要随时掌握和干预。
分析发现,当小B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也会用“协商”的方式让小B跟着他们的想法走,这种没有自主感的生活状态,让小B没有掌控感。
如果有反抗,父母就会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来让小B内疚。因此小B一直认为在所有的关系中,有任何问题都是自己的错,小B就丧失了掌控感。
● 父母和小B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将买衣服、发型的选择权都交给她,并让小B承担一部分家务;选择了她喜欢的美术做兴趣班;每天可以用微信半个小时跟同学聊天。
小B慢慢变得开朗活泼,也在美术班交到了好朋友。养育男孩典藏版PDF下载[蝉联畅销书排行榜15年]
孩子不是草坪,我们没有必要像园丁一样“修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生长空间,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