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难管”,是很多父母苦恼的难题。
朋友说,女儿自从上了初中,像变了个人。
“长个痘,能在镜子前折腾半天;一回家就关房里,说她两句,就满脸不耐烦;
连提醒少刷手机,早点睡觉,都要小心翼翼。”
他不明白,以前温和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冷言冷语,说翻脸就翻脸?
其实,跟孩子进入青春期有关。 对决?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高清扫描PDF版下载
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识萌发,独立性、自尊心增强,开始否定过去的权威,回避成人的干涉,才会和父母产生隔阂。
二三十年前,人类12岁进入青春期,19岁就结束。
但如今,最新研究显示,青春期10岁左右就开始了,最晚24岁还没结束。
最长超过15年。
父母们不好好应对,孩子很可能因情绪化出现危险行为。
如,打榜明星、离家出走、通宵网游、抽烟、旷课、酗酒等,甚至还包括自残、自杀或打架、盗窃、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简直让家长们提心吊胆。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是孩子发展、成才的关键期,顺利度过,就正式迈向了成年;
但如果出了岔子,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影响一生。
作为父母,提前了解,掌握方法,帮孩子平稳度过,是每个家庭的刚需。
- 青春期叛逆有原因,家长千万别乱扣帽子。
父母们知道青春期重要,但大都只有模糊的概念,对其本质了解很少。
在面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故意找茬”、“爱强辩”等表现时,难免焦虑、无奈,甚至愤怒,给亲子关系带来很多烦恼、冲突和伤害。
其实,青春期的情绪化表达是有原因的:
1. 青春期的“烦恼”,来自青春期的“大脑”。
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化惊人,身体一天一个样,行为也越来越个性,这和性激素分泌有关。
但最新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脑才是造成青春期问题的根源。
神经学家弗朗西斯·詹森说,人类大脑即便在20岁,也只有“八成熟”。
大脑发育不完善,是青少年叛逆、冲动、喜怒无常等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比如,孩子“知错犯错、屡教不改”,其实和大脑额叶区域发育不足有关。
额叶是大脑的司令部,负责认知和决策,发育不完全,使孩子缺少自控力,风险意识弱、容易犯错和成瘾。
再比如,孩子“过于敏感,脾气大”,其实和大脑边缘系统、额叶没能很好地协同处理情绪有关。
大脑的边缘系统能轻易感知否定、挖苦等刺激,产生委屈、愤怒等情绪,这时如果额叶没有很好地控制、调节,就容易情绪化。
另外,情绪化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偏爱刺激性的活动。
青春期女孩喜欢悲情韩剧、言情小说,男孩爱电竞、滑板等,都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青春期孩子“不听话”、“爱冒险”背后,不是翅膀长硬了,变坏了,而是生理因素。
我们千万别因一时的不认同、不愉快就给孩子扣上“不懂事”、“叛逆”、“学坏”的帽子。
2. 青春期问题行为,是养育问题的滞后反应。
有家长说,只普通叛逆还说得过去,像“打架、逃学”等总不能也是正常吧?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专家,曾有一位外交官朋友向她求助,说自己因为16岁儿子的行为问题,苦恼到想自杀。
李教授回复:“孩子不用来找我,大人来就可以了。”
在她看来,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家长造成的,青春期问题不过是养育问题的滞后反应。
孩子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中间一定隔着漫长的过程。
如果父母在3岁前,没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在青春期,想对孩子发挥影响力,自然很难;
如果从小没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时再纠正,也很麻烦。
家长若再错误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只会更加突显。
所以,本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想一次性解决,或把问题全归咎于孩子,都不现实。
青春期问题行为,从家长角度看,仿佛出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想方设法让孩子改变;
但换到孩子视角,或许他们也正苦恼于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