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孩子幸福成长,是家长们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中国式家长攻略的52堂必修课mp3
下文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周濂结合女儿的成长故事,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就“情感教育”与“兴趣选择”两个方面,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幸福育儿经。
我的情感教育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儿童教育专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就是一个普通通通的父亲。
鉴于我的女儿布谷只有三岁三个月大,所以确切的说,我是一个处于实习期的父亲。
我跟大家一样有很多的困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甚至不胜其扰。
就在昨天晚上我给布谷刷牙的时候,她表现出一万个不乐意的样子,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凶了她,然后气鼓鼓地回到客厅,坐着一边生气一边后悔。
所以,由我来谈“情感教育”和“兴趣养成”,肯定不是从系统性的理论出发,也不是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情感教育和兴趣养成,而是从我的日常观察、体验和反省出发,谈谈我的感受和认识。
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一些失败的教训,好在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父母最大的幸运就在于能够陪伴孩子一起去试错,并且期待能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经过昨天晚上的事情之后,我得出了几个教训:情感教育不是单向的。情感教育不是由父母指向孩子的,而是相互的。
父母在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和影响孩子,与此同时,孩子也反过来影响和教育父母,而且这种反向的情感教育可能更加深刻。
所以,我们不妨把这第一个教训,总结为“论父母的自我修养”。
对孩子进行教育前,父母要达成一致的意见。昨天我之所以会跟布谷发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与妈妈就刷牙的细节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
我读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时候,发现柏拉图在探讨如何维持统治秩序的时候,有一个不二的法门,就是“上位者团结,下位者分裂”。
所谓上位者就是统治阶级,下位者就是被统治阶级。
多年前,我曾经跟一些朋友到坝上草原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儿子当时大概五六岁,当我们席地而坐打牌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就乖乖地在一旁玩耍,一会儿编个花环给妈妈,一会儿编个花环给爸爸。
当我们起身散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乖乖地尾随在我们身边,突然抬起头问他的爸爸:“爸爸我可以跑步吗?”在得到了允许之后他就欢快地在草原上跑了起来。
我在惊讶之余问我的朋友:“怎么让孩子听话?”他说,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意见的高度统一,任何分歧都必须回避孩子,不能给孩子发出左右为难、相互矛盾的分析。
鉴于面对面探讨孩子的教育往往会擦枪走火,所以我觉得微信探讨可能要比面对面更理性。以后各位家长一旦出现吵架的苗头,不妨拿起手机,相互交流。
话说回来,我对那个朋友的育儿成果是惊讶大于佩服的,因为对统治者来说,秩序的稳定压倒一切,但是对父母来说,孩子的乖巧却不是压倒一切的。
事实上,乖巧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标准。某种意义上,乖巧只不过是顺从的另一种表达,我们虽然希望孩子能够具有社会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更希望孩子能充分保有自己的个性。
所以,父母不应该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简单粗暴地压制孩子的情感,而是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体会,发现自己孩子独特的情绪波段,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是学哲学的,讲道理是我的职业毛病,但是对于理性尚未萌发的孩子来说,讲道理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尽管我始终认为,我们不应该低估与孩子讲道理的潜力,但是在孩子年幼的这一阶段,也许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而且是有教无类、因人而异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