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激发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思考、多尝试。孩子到了一个喜欢问为什么的敏感期,总喜欢问大人一些问题:
- 为什么要等红绿灯?
- 我是从哪里来的 ?
- 为什么饭前要洗手?
- 为什么月亮会变化?
甚至有的孩子们的提问已经远远超出《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往往会说“哪儿来的这么多问题?”这种回答直接扼杀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还有的父母就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呀”,再就是”大了你就会明白’这类回答,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和理解力极大的不尊重,同时也是父母本人懒惰的表现,不知道答案没有关系,即使100岁也未必知道所有答案,关键要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多尝试,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面对孩子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这个阶段,父母除了耐心解答,还应该多问孩子“为什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一起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提问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开放、选择性方式提问
开放式是指范围比较大的提问,对答案没有明确的限制,这样利于孩子发挥思考和想象力。比如问孩子:“如果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
选择性是针对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比如:“你是想玩秋千还是滑梯啊?”当孩子做出选择时,可以再问孩子选择的原因:“为什么你选择它呢?你是怎么想的呢?”这样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思考行为。
2,引导孩子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于有些问题孩子回答得比较片面,父母可以先肯定孩子的回答,再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让孩子用发散式思维。
在阅读当中,跟孩子一起共读绘本时,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孩子提问。
我女儿最喜欢的一本《大卫,不可以》,特别喜欢看,这本书中第一页,大卫踩着凳子拿饼干盒子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对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想到高处的饼干盒子,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呢?
你觉得这些方法中,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你会不会在家里也用一些方法拿高处的物体呢?
有什么方法能够不掉下来,远离危险呢?
让孩子学会独立地思考,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在读一本书时,只读开头、过程、让孩子来想象结尾会是什么样的,让他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尾,并鼓励他说出两个以上的不同结尾,最后告诉孩子原有故事的结尾。
3,训练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林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补强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不断激发自信心。
要想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的一个办法莫过于多问孩子“怎么办”。
有一次带女儿去游乐园玩,回来的时候在路边等公交车,等了很久公交车也没来,这时女儿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我看这样就问她:“公交车一直不来,我们怎么办呢?”
女儿说:“那就打车呗,出租车我们能坐着,还舒服呢!”
听了女儿这么说,心想,小家伙还知道舒服呢!我回答她:“打车当然是可以的,可是今天不行呢,我们在游乐园玩了大半天,剩下的钱已经不够打车了,你说我们怎么办呢?”
这样说的时候,我故意露出着急的表情,没想到女儿说:“妈妈,不要担心,我们可以继续等下去,都等了这么久了,车应该一会就来了!”
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不妨多问问孩子“怎么办”,不仅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懂事、有责任感、体谅别人。
在生活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带领孩子一起思考,也适当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头脑中都隐藏着智慧的宝藏,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让孩子去挖掘自身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