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时候,家长容易发火,是源于内心过于焦虑,凡事操之过急。
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家长们陆续被卷入了教育竞争中,提前“抢跑”,1岁开始就给孩子安排各种课程,幼儿园提前学小学的内容,小学提前学初中课程,各种培训班齐上阵······
当孩子表现不如自己预期的时候,家长就会产生期待落空的巨大失望感,进而迁怒于孩子。
殊不知,孩子被迫接受那么多不符合他那个年龄段的事物时,压力和困难有多大。
而家长却不顾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和一厢情愿的规划中,一刻不停地鞭策孩子、责怪孩子。
《管子·权修》有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路平坦顺畅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漫长的过程。
教育孩子,就像培育一颗种子,它生根、发芽、成长需要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土壤。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干预,才有助于种子健康生长;拔苗助长、催熟,都是有害无益的。
孩子也是一样,在每个年龄段,有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同年龄段,相对应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在这个看似“缓慢”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独立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经验,不管是性格、人格还是心智发展,都更加趋于健康和成熟。
一味求快、追求结果,不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只会事与愿违。
就像很多幼儿园学了小学内容的孩子,上了一年级,领跑不会超过2个月,到了后期,反而没有其他孩子学习劲头足,渐渐显露出“提前抢跑”的劣势。
很多按照父母设计的争第一、考名校,生活里只有学习的孩子,经常感到内心迷茫空虚、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有些孩子看似优秀,心智却还停留在婴儿阶段,无法独立、成熟地思考、处事。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家长需要多点理智,少些盲目的焦虑、攀比,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可以自由地玩耍、游戏、探索、放空,不要用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压力和期望,让他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
家长还需多点耐心,相信孩子,享受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有欢乐开怀的时刻、也有犯错不听话的时刻,看着孩子点滴的变化和进步,亲子共同成长,这整个过程,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做有耐心的父母,意味着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包容他,愿意等等孩子,陪他慢慢成长——
在孩子犯错时,懂得花时间了解孩子,倾听他的心声,跟他共情,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而不是粗暴地冲他发火;
在孩子尝试独立做事时,愿意给他时间慢慢进步,而不是嫌他做得不够好,或是直接替他做;
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和他一起发现问题所在,调整学习方法,而不是骂他笨,一味地逼迫他······
家长想明白以上这两件事,安放好自己的心,情绪就会更加平稳,孩子也能得到更为恰当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