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带孩子在家门口玩,看到了很有感触的一幕。
原本,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一起踢毽子,玩得热火朝天,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过了一会儿,有个小女孩奔跑中,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个男孩的脚,这下可炸了锅。
男孩愤怒地昂着头,恶狠狠地用手指着对方:“我看你真是不长眼,一会儿告诉你妈去,看不打死你!”
说罢,又骂骂咧咧地捡起毽子,余怒仍未消散。
远远地,我看到这个男孩愠怒的表情,浑身上下仿佛燃起一团怒火,不断升温、灼烧、爆炸。
听到儿子的叫嚷,他妈妈快速跑过来,同样满脸愤怒,用手指点了一下儿子脑袋:“你这孩子,吵吵什么!回家!”
说着,硬拽着儿子往家走,母子俩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留下两个激动的背影。
这件小事,让我想起在《情绪力:父母如何与孩子平和沟通》中看过一句话:
“孩子脾气大是家庭的情绪模式,是被成人影响的结果。”
有很多孩子,动不动就发怒、生气、闹脾气,情绪起伏极大,而有些孩子却截然不同,他们情绪稳定,温和有礼。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先天气质类型带来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受父母影响,是被家庭浸染。
父母是原件,而孩子是复印件
在一档育儿节目中,曾记录过一对“仇人母子”的日常,令人震惊。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这样就能搞定
8岁男孩晨晨,简直像一头暴躁的小怪兽,时刻提防妈妈的“攻击”,一旦妈妈的要求超越他触犯了他,就会随时暴怒,进入“战斗”状态。
妈妈督促他去写作业,晨晨特别抵触,便用尽全身力气,跟妈妈扭打在一起。
他挥舞着手臂,使出浑身解数把妈妈推出去,还不忘对妈妈恶语相向:
“告诉你我今天不舒服,你别惹我!不听你就试试~!”
说完,又用力推了妈妈一把。
而妈妈也忍无可忍,站起来回敬儿子一个巴掌,虽然没有下狠手,但看得出她内心的愤怒值也在飙升。
看到这一幕,不禁疑惑,这对在家中上演“全武行”的母子,到底为何演变成这种局面?
育儿师揭开了谜底。
孩子在小时候,就常常被母亲“暴力对待”,由于丧偶式育儿的压力,妈妈时常情绪崩溃,面对儿子时也难以抑制内心的焦灼。
久而久之,孩子也被沉重的负面情绪淹没,一方面用“暴躁”当成自己的保护色,用以本能的自我防御;
另一方面通过潜意识里地模仿,逐渐变成了妈妈的复印件,复刻了她的行为模式。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乔柯摩·里佐拉蒂和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了大脑中的一个特殊结构——“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是让人的大脑下意识地去“模仿”,这是最直接、最底层的学习的生理基础。
也就是说,当孩子看到父母吼叫、易怒、用不理智的方式释放情绪时,就会通过大脑的学习机制,进入模仿模式,自然而然地变成父母的样子。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
“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孩子脾气坏是表象,父母脾气坏才是根本。
唯有父母从改变自己开始,释放善意、温暖和稳定的情绪,才能卸下孩子坏脾气的外壳,一点点改良孩子的脾气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