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好的家风,很重要,更得益于传承。
如果将好的人品修养、生活习惯以至一门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门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
好的家风需要善学
作家钱钟书就是在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是清华有名的国文教授。他偏爱古书,平时总会看书抄书,并在摘录上写上自己的看法。
他对儿子的管教也极为严格,钱钟书十五六岁时,还曾经因为读书不用功挨过打。
钱钟书读书时,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还读古文名著。
这位“博学鸿儒”后来秉承了父亲治学严谨的风格,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惜时如金,淡泊名利。
即使是在战乱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工作和写作。他毕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并将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了世界。
钱钟书时刻将父亲的教导铭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将之传承给了女儿钱瑗。
钱瑗与父亲一样,淡泊名利,从来不参加游山逛水的活动。外出开会或者讲学时,每每会议结束,她要不马上回到学校,要不就在旅馆里看书备课,很少出去游玩。
晚期身体不适,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却仍手不释卷,勤于思考。
对知识的追求让钱家几代人都活得简单而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