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软:留出空间才能成长
总有人说,父母太伟大了,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包办了一切。可也正是因为父母包办了一切,让孩子在成长路上没有了努力的方向,迷茫和疲惫成了常态,等、靠、要成了本能。
身边有个妈妈,儿子已经十几岁了,每天早晨还要妈妈给穿衣服系鞋带,十几岁的男孩被照顾到没了自理能力。
当妈妈生病住院后,男孩妈妈开始伤心儿子一点不关心自己,没来医院探病一次,还得担忧谁来照顾男孩。
父母把孩子关在笼中,却又打开笼子责怪孩子不能飞翔。
已经被折断的翅膀,早已不知道蓝天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甚至贪图笼子里的安逸。
想让孩子成长,就要给他相应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有力所能及的责任。
比如,有一位爸爸出差之前会把儿子叫到身边,告诉他照顾好妈妈,替爸爸承担这份责任。
比如,让孩子在放学回来的途中顺便买几个苹果,剩下的钱可以自己支配。
再比如,让孩子监督父母每天读书半小时,做不到就接受处罚,给孩子树立榜样。
有人开玩笑说,最简单的教育就是: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邻居张姐有一个天使儿子,学习优秀,运动健将,自律达人。
当张姐买了新球拍想和儿子一起玩时,得到的却是儿子的婉拒:“妈妈,等我做完作业再陪你玩,你先自己玩一会。”
身为父母,也可以柔弱,适当依赖孩子,让孩子反过来照顾父母,并真心表达对孩子的感谢。
用温柔有爱的方式把孩子成长的机会还给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被剥夺的成长,长势再好也只是一棵没有生机的盆栽。
当我们精心呵护培育一朵花,这朵花没有按照预期生长和开放时,我们会不断寻找自己的原因,思考哪个环节出了错。
当培育的对象变成孩子,面对这个独立又有思想的个体,父母却总在找孩子的错处,失去了面对一朵花的耐心和自省。
身为父母,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的“偶像包袱”反而越重,不容孩子置喙和反驳,变得越来越强硬。
其实,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父母软着来,平等地对待孩子,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自然会等来绽放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