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母亲,身边总有妈妈感慨:
孩子小时候,我说话都是柔柔的,唯恐吓到孩子。
现在他越大越不听话,我也越来越没有耐心,整天都在吼叫中度过,青春期就是叛逆期,一点没错。
其实,孩子在成长,父母却依然站在对待幼儿的原地,当“听话”成了唯一标准,势必会出现对峙的局面。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发育,自我意识却已经觉醒。
孩子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就会抵抗在他们看来是对抗的外在力量,冲动叛逆成了必然形式。
这时候如果父母没有觉察,依然强硬处理,就像水流遇到岩石,必然激起巨大的水花。
我们常说,柔能克刚,若想孩子的青春期平稳度过,父母要先学会“软”着来。
语气软:平等对话才能顺畅沟通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有个让大家伤感的高赞回答:对决?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高清扫描PDF版下载
一岁会走路,父母说“你真棒”;两岁会唱儿歌;3岁会背唐诗……父母又说“我家孩子真聪明,简直是天才”。
可上了小学,尤其是初中高中,最多的问题都是:
作业写完了吗?这次考这么差,你给我说说是怎么回事?你专心学习就好了,其他事少管……
孩子稍有不同意见,就被强力镇压;问不出答案还要责怪孩子不沟通。
逐渐长大的孩子发现,与父母之间的对话根本不是沟通。
只要像个接收器一样接收父母给的信息就好,有时候还可以信号差一些接收失败。
有些话几乎每个孩子都听过:
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都没你的份。
你再玩手机,信不信我把它砸了?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父母的语气少了面对婴幼儿的欣赏和赞美,反而都是在挑错,不是孩子不沟通,而是孩子丧失了交流的权利。
每个人都渴望压抑或开心时有人可以倾诉和分享。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信任的倾诉对象是父母。
可是当父母在倾诉的出口亮起红灯,就不能怪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望。
你有没有发现,父母还是新手时,面对婴儿的探索总会给予高度关注和回应,语气柔软地引导婴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婴儿长成少年,能够清晰表达想法时,父母却选择了忽视和阻断。
因为爱着父母,孩子沉默而疏离,不再争辩,自己承受了委屈。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表现出不同想法时问一句,“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我们可以试试看。”
你会发现,婴儿会告诉你看到小蚂蚁的惊喜,青春期的孩子也能向你诉说遇到挫折的失落。
父母语气软下来,孩子才能看到沟通的路,不在青春期里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