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遇到低谷也能勇往直前
6年前,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公布了一组数据,震惊全网:
在北京大学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这也是“空心病”的由来。
他分享道,有一次自己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说有学生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
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后找到自杀的学生,发现对方一直是北大很优秀的学生,却常常陷入困境。
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学生还是了无生意。
最终只好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现实生活中,且不说像这种明明过得不错、学习也好的孩子总是感觉空洞、迷茫和压抑。
很多孩子,心理能量不够,对生活丧失最基本的热情,一遇到事就灰心丧气,消极厌世。
即便他们能力再好,心理生病了,也无济于事。
所以,不要只看到孩子身体好不好,是不是吃得白白胖胖,长得高高壮壮。
更重要的是洞察他的内心,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对生活抱有激情。
这是他品质、性格的根本,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徐凯文博士通过临床心理干预后发现,只要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那颗热爱生活和人生的“心”。
所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怀和尊重他的想法。
只有父母积极主动,在孩子面前展示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孩子会受到感染,在爱中不断探索。
就算遇到困难,也懂得向父母寻求帮助,而不是在自我烦恼中,陷入恶性循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