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回顾一位在高考中被很多媒体公认为的“励志黑马”,他是宁海中学的一个男生。
这位男生叫赵启琛,刚进入高中时,他经常考班里的倒数第一,但今天高考,他以70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从“差生”变为清华的“高材生”,他一定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今天想要说的是,这位曾经是“倒数第一名”的家长究竟做了什么呢?
听听赵启琛的妈妈在采访中是怎么说的:
“他考砸了,就找我发发牢骚。我就安慰他,给他拥抱。我也没别的办法,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谈及自己的逆袭之路,赵启琛也感慨:清华学霸给孩子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课70节视频[完结]
“坚持的信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她总是不断鼓励我,支持我。”
赵启琛
成为黑马,离不开赵启琛夜以继日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父母的鼓励,让孩子从中收获了自信,看到了自身的潜力,培养了越挫越勇的勇气。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都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
“打击式”教育不是教育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如果表扬、鼓励孩子的话,会不会把孩子夸坏?
我们负责任地告诉您:得到正确夸奖的孩子,不会被“夸”坏。但经常被打击的孩子,真的活得并不精彩!
前段时间,媒体曾曝出过一位“啃老十年”的女大学生范金成。面对媒体,她哭着说自己所有的自信都被母亲打击掉了,根本没有独立做决定、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
她认真学习做饭,家里父母会挑各种小问题,责骂她做得不好。
爱上了设计,渴望做一名设计师,遭到父母的批评:
“有什么用?学习去。”
不断的贬低与否定,让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甚至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过: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怕孩子骄傲,于是用各种语言打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你的每一句贬低,都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所以说“打击式”教育,只是打击,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