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家长一定要懂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二、充分发展原则

家是什么,家应该是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道场,而不是彼此踩踏互为工具的内斗场。如果你跟一个人组成家庭之后发现自己和对方都比以前更好了,那这个家庭组对了,如果情况相反,和某个人组成家庭之后你和对方的状态都越来越差了,说明你们组成的家庭是有问题的,你们可能陷入了某种互害模式而不自知。家庭应该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有些潜能没能发挥出来,却在跟另一个人组建成自己的小家庭之后明显得到成长了,那就说明新组建的家庭是符合充分发展原则的。不管男女,都应该在新家庭中有所成长,有所承担,不能再把原生家庭里的互动模式复制到新家庭里,把和伴侣的平等关系发展成“父女”或者“母子”关系,否则,新家庭很难有所发展,成员之间会纠缠不清,纷争不断,相互挑刺,相互攻讦。健康的家庭空间要能推动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好,父母也越来越好,彼此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展。

1.就低不就高

一个符合充分发展原则的家庭空间应该是就低不就高的。传统家庭的惯性是就高不就低,谁赚钱多谁就是家庭的中心,谁就在家里拥有最多的话语权。我以前跟一些生意人打过交道,那些做生意的夫妻当中赚钱的那个人往往会像对待仆人一样对待另一方,动不动就呼来喝去,想怎样就怎样,没有一点尊重,而且在大事上从来不征求对方的意见,一切都是谁赚钱多谁说了算。这样的家庭气氛很压抑,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都只能围着这个人转,这个人会变得越来越独断,而其他人也会不自觉地放弃自我承担和成长,什么都依赖他,什么都让他处理。但一个人的意志不等于所有人的意志,如果整个家庭围绕着一个人转,这个人重视的东西就会成为家庭的重心,这个人不重视的东西就得不到家庭的重视,会被家庭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如果家庭当中其他人重视的内容与这个人重视的内容不一致,其他人的意志就得不到表达和重视,家庭当中就没有其他人的发展空间。

就低不就高原则是说,家庭当中居于高位的人要能放下身段多听听家里面其他人的想法。很多家庭把经济放在第一位,增加家庭财产积累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但却常常忘了好的经济条件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通往幸福、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条件。而一个让人感到幸福、舒适的家庭空间一定是就低不就高的,一定是能兼顾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表达需求的。孩子在家庭当中是处于低位的,但他的需求和表达也应该被看到,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那些就高不就低的家庭里,孩子以及其他对家庭做出的经济贡献比较小的人是没多少话语权的,基本上就是谁赚钱多谁是老大,其他人都是陪衬,是透明的。有人会为就高不就低辩解,说那样能减少家庭内部的决断错误。这样的辩解本质上是傲慢的,实际上就是认为谁赚钱多谁就正确,事实上赚钱说的或者说在家庭中处于低位的人也有他们擅长的领域和方向,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就是错的,而且,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利于成员发展的家庭空间应该为每一个成员留有尝试的空间。如果家庭中的某个人仗着自己赚钱多,就对其他成员指指点点,总觉得其他成员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其他成员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缩手缩脚,失去积极主动地应对世界的能力,最终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会做。

真正能保持活力的家庭应该是就低不就高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但又相互认可彼此的价值,鼓励和支持彼此的表达和尝试,而不会以一个人的意志否定和取代所有人的意志。在这样的家庭里,处于高位的成员会鼓励和支持处于低位的成员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更多的可能。问题是,很多家庭并关心处于低位的成员有什么想法,孩子的想法尤其容易被忽略,因为在成人的眼中,孩子就是不成熟的、有很多漏洞、容易犯错的。成年人很容易在小孩身上找自信,通过批评和否定孩子的观点确立自己的权威,但这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不自信,以至于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动自发的学习动力,那样的话,你给他灌输再多的知识,他都很难成长起来。从我接触的现实案例来看,很多高知家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父母特别自信,孩子却自卑、怯懦,没有自信。这些家庭的父母容易仗着自己知道得多过分地干预和批评孩子的言行,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我之前在医院拿药,排队的时候遇到了一对父子,儿子至少四十多岁了,那父亲还像训小孩一样训他,说他这没办好,那没办好,那当儿子的在他面前完全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几乎当父亲的说什么他就应什么。我感觉很不可思议,一个四十几岁的人了,少了父亲的关照真的就什么事都做不好吗,肯定不至于,但很多时候,家庭当中的互动模式很容易造成这种局面。事实上,很多家庭当中,成员之间都会不自觉地通过贬低他人彰显自己的正确和能力,喜欢干净的成员会干涉和否定其他成员的生活习惯,赚钱多的成员会质疑赚钱不够多的成员对家庭的贡献,这些都会把家庭战场化,会让家庭成员相互挑刺,相互攻讦,最终损伤彼此的自信和自尊。

一个良性发展的家庭空间每个成员都应该是自信的,一些成员获得自信的方式不能是削弱其他成员的自信。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伴侣中的一方很自信,另一方也很自信,亲子中的父母很自信,孩子也很自信,居高位的人会带动居低位的人有更好的发展,每个成员都有成就感,有价值感。人不能不自信,自卑的孩子精神不会强大,很难承担现实的责任,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否定,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了。他们小心谨慎,很少出错,但行动力很差,没有主动性,也没有创造性,不敢行动,不敢尝试,也不敢突破。你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像马斯克那样的人,就要保护他的自信心,让他敢于表达、敢于尝试。

很多时候家庭当中不同人的需求和表现无关高低对错与是非,只能说明每个人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关注点不同。孩子关注的事情和父母关注的事情往往不一样,父母关注现实问题的时候,孩子可能更关注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头。我们不能说孩子对小石头的关注是毫无意义的,是错误的,或者不应该的,孩子的关注状态表明了他内在的发展需要,他需要关注这样一块石头,需要通过给这块石头赋予一些主观想象用一种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联系。不同的成年人也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人偏重情感,有的人偏重理性,这种偏重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只是表明了不同人的不同关注状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关注什么看重什么就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关注什么看重什么,这是不对的。因为经历不同,角色、分工和站位不同,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会不同,没有谁可以强迫他人放弃自己的角度。因为主流社会期待的影响,我们会看到很多女性习惯从情感的角度看世界,而很多男性则更认同理性的角度,习惯从现实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又会不一样,他们对现实的介入还没有那么深,对世界保留着最多的浪漫想象。这些角度没有对错高低,倒反而可以成为互补的资源,让人有成长的余地和可能。

人的认知、人的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精神发展状态。在现在的你看来,小的时候喜欢的神话、童话其实是很幼稚的。你可能曾经迷恋诗词,现在却一味务实。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过去不成熟,现在成熟了吗?不能这么讲。你经历的每一种认知和精神发展状态都是必然的成长阶段,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精神和认知发展状态,所以,对世界和具体事情的理解也会不同。一个良性运转的家庭系统不应该强迫成员统一视角,而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精神和认知发展状态,不能说你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就要别人与你保持一致,你的伴侣和孩子也会有他们各自的状态,你要能理解和接纳他们与你的不同,这样才能减少家庭冲突和内耗。人的很多需求本质上是心理需求,很难从现实的角度去评估对错是非,所以,一个人要想理解另一个人关键要弄清楚他的心理需求,知道他的心理需求了,才知道要怎么跟他相处,否则,难免会犯一些鸡同鸭讲的错误,你反复讲一些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对方却在完全不同的频道上,这样下去相互之间难免有冲突。

我还是那句话,家是大家的家,不是哪一个人的家,它应该是包容的、多元的,尊重每个人的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空间应该能让每个人都感到舒服,都想在其中停留,如果其中的成员都不想回去,成年人下班了想在外面多赖一会儿,孩子放学了也总想在外面飘了,这个家一定是有问题的。家一定要有凝聚力,一定要让所有的成员都能感到温暖。现在的很多中国家庭仍然把谋生作为第一需要,看不到家庭成员对精神层面的需要,这就让家庭教育的目标变得比较功利,培养孩子好像就是为了改变命运,让孩子走上一条能获取更多财富的道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家庭的命运。这种对财富积累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真正摆脱贫困还没几年,但家庭的发展不能仅仅以经济的增长作为目标,真正有活力的、健康的家庭应该有多样的发展目标,否则,它会变得干瘪,变得没有生命力,会失去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视野。谋生当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能成为家庭生活的唯一目标,家庭空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对人的精神需求有更多的照顾,应该能包容不同的精神元素。一个良性运转的家庭,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孩子的浪漫和天真,也能看到成年人情感温柔和理性的秩序,这个空间一看就是大家共有的,不是某个人的。

2.允许试错

一个能让人充分发展的家庭一定是允许试错的家庭。我们都希望对事物有精准的判断,也希望孩子有同样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不断试错、不断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是接近事物真相的唯一途径。今天我带我父亲去医院看病,看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这样说,另一个医生那样说,到底哪个医生说的接近真相呢,要想分辨清楚离不开专业的知识积累,离不开对很多案例的参照,离不开用心的分析与计算,只有全情投入其中用心去应对,才能尽可能精准地把握真相。所以,高度专注的人往往比一般人看事情看得清楚。但如果你没有投入过什么经历,一向习惯别人帮自己做安排,你是很难真正认清事物的。同样,如果你不给孩子自己经历和试错的机会,总是直接告诉他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他也很难真正理解事物的规律和世界上的道理。你如果真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应对世界的能力,就让他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鼓励他去经历,去试错。未成年的时候,人的试错空间是很大的,不至于闯下多大的祸,如果小时候没有试错的机会,没能在经历中认知社会的边界与事物的规律,长大以后很容易出大问题。人的经验从根本上来讲是在试错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孩子如果从小就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事,没有机会直接面对和经历真实的世界,未来很难有什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其实就是经历的重要性,磨难为什么会锻造人,因为在磨难中在经历中人的事物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如果你总是怕孩子出错,总是打断他的体验,孩子很难真正有所成长。在很多父母那里,孩子犯错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他们会想尽办法把孩子绑在一条正确的路上,随时随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能怎样,日常生活中恨不得三分钟一个指令,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给。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理解真实的世界,要想理解世界只能自己用心去经历,靠听别人的答案是形成不了自己的体会和思想的。

在现在的很多孩子身上有一种七岁现象,7岁左右表现得很伶俐,说话流畅,很有见地,对事物的判断很准确,但年龄大一些,到9岁、10岁了,反而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了,整个人越来越不自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会过多地干预他,他能自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顺应自己的内心感受世界,表达自己,而7岁之后,孩子正常上学了,父母认为应该让他学点规矩了,就会用一些外在的标准不断担扰他,让他没有办法顺应自己的内心,没有办法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如果不能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是难以深入世界的。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学习投入,打游戏也投入,无论做什么都能沉下心来投入其中,他将来即便不上大学,也不会比一般人混得差。只有他能专注,能投入,任何事情都能被他研究透,他会有自己的发现,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伟大的发现、发明并不是人凭空算出来的,而是用心经历和观察的结果,专注的人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点,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所以,父母对孩子要能放手,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鼓励他们在亲身经历中培养内心世界对事物的敏感度。鲜活的、有激情的人一定是内心敏感的,如果失去内心的敏感,人会变得麻木不仁,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你问他这个好不好,他说可以,你问他那个行不行,他说也可以,这样的人看起来什么都可以,实际上对什么都没有感觉。

成长是个人的事,谁都替代不了,人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进入对事物的专注状态,才能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出错不是最可怕的,错了可以调整可以修正,怕的是为了避免出错放弃对世界的兴趣和探究,那样的话,人的心就散了,就没办法与世界建立联系,没办法专注和用心了。现在很多孩子难以专注,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做着下个时间段的事,在上个时间段做着这个时间段的事,根本不知道怎么专注于当下。他们会在看书、写作业的时候不时地翻看手机,会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想着其他的事,根本没办法全情投入当下。真正的智慧是在一个阶段就专注于这个阶段的事,用心把当下的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世界,把握真正的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承担自己的人生,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接近世界的真相。你如果自己不去经历,不融入世界,不去做事,就永远不知道世界的真相,即便抓住了些什么,也都是浮在表面的。

一些家庭会花大价钱让孩子读好的学校,希望孩子能顺利考取名牌大学,但绝大部分情况其实都是在浪费,浪费金钱,也浪费孩子的生命。学校的知识教育做得再好,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吸收的知识就只能是空洞的知识,永远无法转化成可以指导人生实践的智慧。并不是说,什么事都不要孩子管,孩子就能把学习搞好,什么事都不管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孩子深入学习的阻碍,如果不能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知识只不过是空洞的概念,对人根本没有指导意义。真正对人有指导意义的知识离不开个人的体验和体会,离不开人的现实经历。马斯克不仅能把火箭送上天,还能把助推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回收回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他为什么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因为他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思考,有对事物的切身研究。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并不是那些关起门来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而是那些能够专心生活、能够不断深入地研究事物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好的家庭教育应该鼓励孩子去经历,去体验,不能因为担心孩子犯错,就剥脱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机会。

3.分工与风控

家庭当中的分工与风控也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一样,是有分工的,有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有的家庭女主外男主内,情况各不相同。合理分工,你做你擅长的事,我做我擅长的事,各自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能在最大程度上整合家庭成员的能力资源,推动家庭的最大化发展。一个精于厨艺的人能很快烧出一桌菜,如果让不擅长的人去做手忙脚乱忙一天都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做好家庭分工能事半功倍地推动家庭的发展。而且这种谁擅长什么就负责做什么的家庭分工在一定程度上能磨练家庭成员的专业视角,使其能把自己本来就擅长的事做得更加专业。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家庭分工有区别,但家庭财产是大家共有的,我主内,你主外,你赚的钱有我一半,我对家庭也是有贡献的。在家庭投资上,如果家庭内部有十万块钱可以用于投资,我只允许你拿属于你的那5万去投资,那我们这个家庭在投资上可能就属于稳健型的,保本,不冒进,收益有限,要想达到一定的财富只能靠长期的积累。如果想有更好的收益,就让更加擅长投资的人负责家庭财产的分配,尝试一些更激进的投资方式。很多家庭为什么总是投资不成功?因为家庭成员相互不信任,这一方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另一方阻止,另一方想有所作为的时候这一方不配合,最终钱一直都捂在口袋里,虽然没少,但也没能给家庭带来更多收益,这样的话家庭财富就很难增长,家庭成员可能会受限于经济原因而不能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更加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家庭还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陷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从整体、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分工才能最大化地推动家庭的发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风险,也才能更好地发展每个成员的能力,让大家都能有更好的成长和更加专业的视角。

1 2 3 4
赞(2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家长一定要懂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