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100多万人关注的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1. 走路很慢,遇人习惯低着头;
2. 路上看到熟人走过来,习惯避开绝不上前打招呼
3. 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
4. 别人分东西时每次拿少的那份;
5.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优秀;
6.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
7. 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
8. 试卷做完了不交,等很多人都交了才交
9. 排队从来不敢站最前面
10. 心里一直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
如果你也是这样,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自卑?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人人生而自卑。但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走出了自卑,活出了自信。
有的孩子却把自卑变成了人格底色。”
我亲眼目睹了堂姐从自信变自卑的过程。
自信到自卑
只是言语的距离
堂姐是大伯的大女儿,刚上小学时,大伯和伯母带着小女儿和儿子搬到市里生活。
堂姐和爷爷奶奶留在村里,直到四年级,才转到市里读书。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小姑娘,开朗大方。
转到市里跟父母住到一起之后,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见到家人亲戚也不再说笑,整个人变得很沉默,总是低着头走路,说话很小声。
后来我们一起聊天我才知道原因。
她到市里读书以后,由于之前一直说方言,普通话说不好,在班里受到同学嘲笑。
大伯说:“为什么弟弟妹妹都能说好,你说不好呢?说不好就会被嘲笑。”
由于她跟爷爷奶奶生活了三年,与家人的生活细节不一样,大伯和伯母总是反复纠正她,端碗的姿势、拿筷子的方式,每次吃饭都像是煎熬。美国妈妈这样教自信pdf电子版下载
有一次,她问自己的妈妈:“为什么爸爸那么喜欢妹妹呢?”
妈妈说:“因为妹妹学习好,唱歌好,还是班长。”
她继续问:“弟弟学习不好啊,为什么爸爸也那么喜欢弟弟呢?”
妈妈说:“因为弟弟是男孩。”
我想那一刻,她肯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彻底否定了自己。
还有一次期末考试,她自我感觉考得很好,特别开心,跟妈妈说:“我觉得我能考第一或第二。”
爸爸听到了,说:“光说有什么用,拿出实际成绩再说。”
父母肯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怀有恶意,大伯和伯母肯定是爱女儿的。但是这些无意中说的话,却被10岁的堂姐记在心里,彻底改变了她的性格。
长大后,堂姐仍然沉默寡言,她对我说:“少说少错,没准哪句话说得就不对。”
她说,无论我做得怎么样,父母永远都在挑我的缺点。
现在婚姻、工作中出了任何问题,我都感觉是自己的责任,永远在检讨自己。
不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造成个人自卑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