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设想,拿一个塑料鸭子教给儿童说:“这是鸭子!”
这是鸭子吗?差别在哪里呢?
比比感觉了,并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他有了一个把实物转化为意识的漫长的心理过程,认知再把这些散乱的意识不断分析整理出结果,比比就拥有了一个知道的历程。他没有越过历程而简单地从认识开始。
内在的过程只有观察才能发现。也许孩子会把心理的过程零零碎碎、没头没尾地说出来,这很难吸引成人的兴趣,心理的过程也许就被省略了。
孩子如果把认知的结果告诉成人,因为认知是一个结果和标志,成人就会快乐许多。
这就派生出了为什么我们想教孩子。对于成人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
成人难以忍受历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认知发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
当你感觉了,引发了相应的情绪,你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你关注的内容迎接进了自己的内在。
你咀嚼了又咀嚼,感觉了又感觉,转化为生命可以接受的意识,整合出了结果,内化在了你细胞的意识中,那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深入。
这就是建构和创造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
如果告诉你什么叫恋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你的头脑好像知道了,但其实不是真正知道。
“知道”需要一个过程:你感觉了,引发了相应的情绪,走过了一个心理历程,你就知道了。
或许最后你用认知整理出来:恋爱原来是灵魂的交融,或是恋爱原来是情感的联结,恋爱原来是补偿童年的缺失,或是恋爱原来是痛苦和甜蜜的混合物,或是恋爱原来就是性爱,或是恋爱根本不存在……或是恋爱到底是什么?
你当然可以得出结论,这是认知的工作。但真正的知道是纳入,或者是拥有,因为只有这样,这个东西才会被整合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