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人神”与“天神”的调和
古代中国人把“指挥人的内心,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套系统背后的事物称为“神”。又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的事物也叫“神”。分别称两者为“人神和天神”,而两者是合而为一的。
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让人身内的小宇宙之“人神”和主宰天地自然的“天神”变成和谐统一、和谐共振。
所以这里的“调神”就是说你怎么调整自己跟天地的那个神变得同步,或者说“和谐共振”,这个共振的力量是匪夷所思的。
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他的“神”,进而能够调节自身的“人神”,趋向于与“天神”共振。
如何调和人神与天神?古人在他们的文字中留下了许多智慧——
“《庄子·养生主》中载: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大宗师》中载: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庄子·齐物论》中载: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
”从上记载可以看出,庄子的养神之道在于恬淡、纯粹、没有杂念、清静专一。
《中庸》中载:“大德必得其寿”即“仁者寿”。
孔子强调:“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能获得长寿。因此,养神必先修德。所谓修德,即指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对修身养性的具体内容作了补充和发挥,他提倡“不动心、寡欲、收心”,以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
孟子认为,不能活到百岁的人,主要是不注重道德修养,即“所习不纯正”所致。
无论是庄子还是孔孟,中国传统的养神功夫始终极为重视“内养”。这种内养的效果得到了古代医者的证实——
孙思邈在《千金药方·养性序》中指出:“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黄帝内经》中解释说:一个人不牟私利,不患得患失,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规律进行。如此则形体健壮,精神饱满,形与神俱,便能终其天年。养性能养神,从而维护元气,使人长寿。因而,孔子的“仁者寿”是有很深的医理在其中的。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实,当人在充满信心和乐观时,大脑产生的大量内啡肽使人轻松愉快,且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缓解疲劳;内分泌系统活跃,分泌有益健康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