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懂事”,不见得是好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从小就被亲戚朋友夸奖是个乖巧、懂事又有礼貌的小孩。
但其实小女孩只是为了不惹父母生气,所以尽力“装乖”。
她明明想要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沙坑,却害怕把衣服弄脏故意说不想玩。
她明明想要吃一个冰淇淋,却担心妈妈生气,说自己不舒服,不想吃。
她明明很喜欢那件漂亮的裙子,却连连摆手说:太贵了,我不要,我不要。
杜江曾经说过一句话:
如果可以被宠爱,谁不想任性到长大。
小女孩之所以会这样两面,跟她父母的威胁和恐吓有很大关系。
她每次把饭滴到衣服上,妈妈就跟她说,“你再这样,我不会再给你买好看的衣服了。”
她出门没叫人,妈妈对她说:
“怎么不叫人呢?哑巴了?下次再不懂礼貌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她跟弟弟打架,妈妈对她说:
“怎么就不能让着弟弟呢?你是个大孩子,你再这样就没有零花钱了。”
小小年纪的她,面对父母的威胁,只好含着泪、咬着嘴唇、无奈地说“好”。
直到现在,小女孩也会时时刻刻关注着父母的脸色。
只要父母一个瞪大眼睛的动作,小女孩就条件反射得就觉得害怕,
她会惴惴不安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赶紧向父母认错,献殷勤,以更听话乖巧的行为换取父母的原谅。
而这种讨好的心理一直伴随着她长大,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在她以后的工作中、恋情中,她都习惯性地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
“嗯,好的,那我尽量帮你吧。”
“我是不是有哪里做的不好呀?真的是抱歉了。”
“可以呀,你想去就去嘛,真的我没事儿的。”
她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深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妥帖,尽力讨他人的欢心,
教育专家表示:绝对的“懂事”对孩子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确实如此!
迎合他人、讨好他人就意味着孩子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
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
他们会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给自己甚至会不停否定自己、责怪自己;
他们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法真正得到内心的快乐。
孩子太懂事,反而成了他们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