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从集体契约入手
在孩子自律还没有培养出来之前,用有建设性的他律——集体契约来替代自律,为培养自律留出时间。
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家庭公约、班级管理公约、活动小组活动公约等,都应该是在家长或老师引导下由孩子们参与共创的。
创建过程中应遵守公平公正、责权利平衡、充分讨论、一事一议、多数裁决的基本原则,突出公约的约定性(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或指控),价值中性(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家长或老师也应该是其中平等的一份子,不能高高在上。
由家长或老师单方面制定的制度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对抗,或者只要求孩子做到,家长或老师却起不到表率作用就会让契约陷入不公平,只有由孩子们参与共创并和家长共同遵守的契约才有生命力,大家才会共同遵守。
管理制度要适当
管理制度不要一刀切。如居家学习期间,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表,比如约定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可以使用手机(下午15:00-16:00,晚上19:00-20:00)进行上传作业、答疑解惑、小结分享、新闻浏览等,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
越自律,孩子拥有使用手机的权限就越大,违规使用者会被降级,削减使用权限,直至被全时段禁止使用手机。这种管理制度的设定是为了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越自律、越自由,从而让大家都去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分解实现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达到的目标,孩子才有为之奋斗的内心力量。
只有以行文的方式写出来,而且是极为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孩子内心梳理清楚自己的目标。
如:这个学期我要努力学习数学,这个学期我要多阅读等,就不算是一个好的目标,而只能算一个好的意愿,做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晰,执行中容易打折扣。若是制定出“我的数学成绩这个学期要从C级提升到B级,或者我要阅读六本书,包括一本国内知名古典小说、一本知名国外科幻小说、一本人物传记、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一本欧洲近代历史书籍和一本旅游类书籍”这样的目标,执行起来有没有打折扣就很清晰,容易自我监督。
把目标分享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张贴出来有利于督促自己实现自己的承诺,此举若能配合有创意的契约式奖惩制度,效果就会更好,孩子们更愿意坚持。
做这些要有仪式感,要给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赋予意义感,一个事情如果对自己的意义越大,我们就更加愿意坚持。
孩子不会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他极可能会长成我们的样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高度自律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培养出高度自律的孩子。
没有捷径,也正是因为没有捷径,这种品质的习得才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