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嘴,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可现实中,有多少妈妈生怕多夸几句孩子就会上天,生怕少打一次就出败家子。
“他们从未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处处要求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孩子。”
25岁的甜甜在朋友圈里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养你不如养条狗,狗还知道摇尾巴。”这是甜甜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甜甜始终都没有办法让妈妈改变说话的方式,这是她最困惑的问题。
甜甜试过温柔以待、试过讨好、试过撒娇、试过凶狠、试过买东西给她妈妈。
但是要母亲做到对她好好说话,貌似只有母亲想要这么做的时候才行。
甜甜很不喜欢妈妈的说话方式,但是甜甜觉得她变的越来越像她的妈妈。
妈妈偶尔的脏话,偶尔的怒吼,甜甜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学习并内化了。
这些东西都在甜甜的言语行为当中呈现出来,所以当甜甜在和妈妈沟通时,她们往往不能心平气和地交流。
她们经常吵架,只为那鸡毛蒜皮的小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仿佛就是一句诅咒。
甜甜其实不喜欢她自己,最难过就是孩子永远说服不了父母。
就算父母已经习惯用面目狰狞的面孔面对孩子,孩子也永远无法说“不”。
夸赞孩子对他们来说是太过宠爱孩子的表现,理直气壮地指责批评,甚至打骂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向。
长大以后的孩子已经能够分辨是非,离开父母也能独立生活,可是那些深入骨髓的自卑胆怯和自我否定的习惯却将伴随孩子一生。
为了不让同样的情况再发生在孩子的下一代,孩子们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安抚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勇气,给自己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