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
选书要以儿童为中心
不少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熊佑平分享了几个选择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这应是父母和老师的基本立场。现在流行的一些畅销书,都强调对儿童的设计,我们应当对此保持清醒,儿童对成人任意设计的所谓‘教育’的适应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熊佑平非常认同法国学者保罗·阿扎尔说的一段话:“我欣赏那些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
第二个原则是以儿童文学为主。“儿童文学是孩子最具亲和力的精神食粮,除了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认知、审美、娱乐和教育功能外,它还有助于儿童心灵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
熊佑平展示了几份儿童喜欢的书单,从中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儿童文学类图书,且以小说为主。“小说更能贴近心灵,更能向孩子展示人生的意义。今天很多家长认为,光读小说学不到东西,总希望孩子多读一点知识类读物。家长要改变观念,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
相关研究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成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文学类书籍的相关程度最高,即课外阅读文学类书籍的时间越长, 阅读成绩就越好。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儿童兴趣。熊佑平主张,最好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家长要始终围绕孩子的兴趣来为他选择读物。孩子读的书如果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坚持读完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数据发现,有两种类型的书,孩子愿意阅读的意愿远远高于家长的意愿,一种是童话故事类,一种是动漫卡通类。熊佑平建议,家长作为领读者可以在成人的意愿与孩子的兴趣之间找一个结合点,引导孩子从他喜欢的读物转向更优质更有品位的图书。
他还归纳了孩子喜欢的书的特点,一是充溢游戏精神的书,这些书可让孩子感到愉悦欢快自由,比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二是富有深刻道德的书,比如《洞》《风吹过的夏天》等。这种书往往情感真挚而宽厚,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幽默风趣的书,孩子往往被富有趣味性、动作性、情节性、创造性的书所吸引。
第四个原则是尊重个性和差异。熊佑平建议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和阅读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读物。如哈佛大学查尔教授在阅读能力发展阶段的分类中,将0—18岁分成五个阶段:0—6岁为阅读前阶段,特点是看图画讲故事;6-7岁为初始阅读阶段,特点是把文字和读音相结合;7-8岁为阅读确认期,特点是联系语境阅读;9-14岁为获取信息阅读时期,开始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14-18岁为发展多元观点期,阅读内容在长度和复杂度方面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