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习惯了说“好”最近,微博上一条#讨好型人格有多缺爱#的热搜引发了4万网友热议。情商是什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将让你如愿 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平常而又扎心的童年经历:
我记得从小到大,父母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你要听话,要懂事”。家里有小孩来玩,看上我最喜欢的遥控赛车,妈妈立马从我手中夺走“献上”。
一开始我也会哭闹抗议,妈妈就说:“你再不听话,妈妈生气了。”我心里很怕,瞬间就焉了。有一次话剧演出,我排练了很久的女巫表演,可老师问都没问,直接让我演魔镜。我心里很委屈,想争取又不敢,回家和妈妈商量,她指责道:“真不懂事,听老师的!”
那一刻,那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最后的希望。慢慢地,按照他们的要求,我终于习惯了凡事都说“好”。同学找我借漫画书,我心里不舍,怕又被撕坏,但妈妈说“以和为贵”,我只能借;同事让我帮忙做策划案,我虽没事但也不想加班,但妈妈说“要乐于助人”,我只能帮;结果她被老板骂粗心,同事直接拉下脸不理我,我便觉得是自己害了她,立马低头道歉;……
父母说,吃亏是福。我只知道,自己活得十分压抑,也抑郁了!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
“中国式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懂事,不要给大人添麻烦。
但往往太懂事的孩子,也将自己封闭在孤独中。”
在父母的眼中,听话懂事的孩子,永远都是最不需要操心的。因为在我们还没说教时,他已经自觉地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我们也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教子有方”。
殊不知,这样的“听话懂事”,是孩子牺牲自我的讨好,也是孩子崩溃的开始。
“我只是想让爸爸高兴这样他就会爱我”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人生的前20年,她靠扮鬼脸来获得父亲的关注,讨他欢心,努力成为她心目中的女儿,读书学校、工作职业都听从父亲喜欢的选择。
任教班级的学生被发现偷钱,让她出面协调,结果学生拒不认错,为了息事宁人,松子不惜顶罪,因此丢了工作。 在她一生的几段感情中,每一段她都在全心地为爱付出,一直在讨好别人,但等来的却是抛弃和背叛。
为了圆男友的作家梦,她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得到的却是拳打脚踢;被要求当浴池女郎,赚到的钱却被男友拿去养别人。
在发现自己被背叛后,她失手伤了男友入狱。 可即使在监狱中,松子依然高唱:“I’m living for love”。正如她所说的,就算被打,就算地狱,两个人也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