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标志”
李松蔚博士还通过一个很可爱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上学的目的,也更深层次剖析了教育的目的,这就是动画片《小马宝莉》:
“《小马宝莉》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可爱标志,这个可爱标志其实就是自我认同,每一匹小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可爱标志,这个可爱标志就是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或者你最终要做什么,它就是用一个非常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会跟女儿讲,你上学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发现你可爱标志的过程。而帮助所有的孩子更好地去发现自己的可爱标志,也是我们教育最大的目标。”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他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
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他尝试改变这种状况。没事的时候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音乐是打开孩子们封闭心灵的好方式。
虽然整个过程并不顺利,但最终马修用他的执着和爱心捂热了这群孩子的心。他们的脸上开始有笑容,他们也开始变得柔软而听话。
马修做了什么?他就是带着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
而我们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过程、陪伴过程,帮助孩子一点点为自己画像,找到自我。
教育不是突变,而是灵魂的渗透,就好像是隐藏在阴云密布中的春雷,缓慢地浸透整个云层,然后才一点点发出连绵不绝的回响,可能这回响还会震撼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