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门槛效应
一口吃不成胖子,自律不能一步登天。
孩子一上学,自律的重要性立现。其中,专注能力最为重要,也最让我们操心。上课、写作业坐都坐不住,何来效果和效率?
我们推荐用来训练专注力的“番茄工作法”。
它的基本逻辑很简单:确定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将25分钟设定为一个番茄时间;然后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时钟响起,短暂休息一下(即苹果时间,5分钟即可);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休息15-30分钟。
用在孩子身上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整:
刚开始时,番茄时间设置得短些,之后再慢慢增加,10分钟、15分钟、20分钟……
苹果时间开始的时候设置得长些,之后再慢慢减少,10分钟、8分钟、6分钟、5分钟……
父母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慢慢延长。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它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助手做的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到各家各户向主妇们提出一个小要求,让她们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大部分主妇们觉得只是签个名而已,很简单。两周以后,研究人员重新找到这些主妇,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写着“谨慎驾驶”的警示牌,结果显示: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人(55%以上)都会同意立警示牌;没有签过名的主妇,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
在实验中,“签名”就是第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迈过去之后,第二个“门槛”(树立警示牌)就比较容易跨过去。
弗里德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难度较高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还不容易成功。相反,大家都乐于接受难度较小、较易完成的要求。而在接受了较小的要求后,会更容易接受较大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好这个效应,就会轻松很多。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积极奋发向上。
比如,在玩“番茄和苹果”的游戏时,我会先把任务设得比较容易,然后再渐渐加大难度,这样的“得寸进尺”,不会引来孩子的反感和抗拒。慢慢地,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逐渐被塑造和提高起来。
与“一口吃成大胖子”相比,“登门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育儿方法是一种更理性、更有智慧的方法。
以上5种心理学效应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希望能给家长在育儿方面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