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
说教有度,过犹不及。
“都跟你说了100遍,作业要按时完成!”“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快点!”“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么粗心。”……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为啥说了100遍的话,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其实,有可能你“栽”在了超限效应上。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大作家马克·吐温就亲身经历过这种“窘境”:有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最后,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其实,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与叮嘱过多或过久,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
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能注意“度”的把握;没有换位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有可能会成为一句废话。
如何避免亲子沟通中的超限效应?
- 亲子沟通中,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让对方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 及时学习沟通的新方法,无效的方法停止使用。
- 注意“度”的把握,沟通时注意情景、情绪与时间的合适度。
- 学会换位思考,不同年龄孩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说教不能太多,批评“战线”也不宜过长。有研究发现,批评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孩子是容易听进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进入“左耳进右耳出”状态。
这是因为孩子在无意识中开启了“心理屏蔽功能”,以避免大脑加工太多负面情绪和信息。
如此说教无效,也没给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留下一丝空间,他们的自律又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