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的成长型思维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说出身决定阶级,到底什么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与否的真正关键?
为了找到答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花了近40年。
1978年,她发起了一项研究,找来一群孩子,出了一系列难度递增的智力拼图。很快,这群孩子形成了两个类型。
第一种孩子,尝试无果后,开始责备自己,“我越来越迷惑了。” “我的记性一直不好。”当拼图的难度不断提高,他们会说,“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最后,这些孩子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坚持说:“我放弃了。”有的甚至会沮丧到把拼图扔到地上。
而第二种孩子,与之完全相反,他们不仅能坦然接受失败,甚至非常喜欢失败。当拼图变得越来越难,他们不但没有责备自己,还会说:“我喜欢接受挑战。”“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他们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 “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
那之后近40年里,Dweck一直在论证不同思维模式与成败之间的关系,最终发现:思维决定命运。
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这个结论,被美国大西洋月刊等媒体评价为“考试驱动型社会的一股清流”,什么意思呢?今天,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被忽视了太久,越往高年级越是如此,而Dweck的这个结论,恰恰鼓励孩子们把视线收回一点,关注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动机。
因此,Dweck的书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出版后,就迅速畅销全球,不少家长、老师开始取经、借鉴。
但慢慢的,Dweck发现,不少人所理解的成长型思维,其实是肤浅的,甚至是完全违背原则的。
她把这种误解,称为“假性成长型思维(False Growth Mindset)”,这种误解,最终将误导孩子前进的方向,让孩子越努力越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