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欢黏着妈妈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是什么自闭症,妈妈们也觉得有孩子的围绕总是很甜蜜,但是如果孩子依赖性太强,天天拖着妈妈寸步不离,否则就会大哭大闹,那这种依赖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孩子对妈妈依赖性太强怎么办呢?
幼儿在一两岁的时候,一旦看不到妈妈或者其他照顾者,就会哭闹不止。这是因为幼儿的认知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认为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觉得家长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因而感到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的正常反应,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过程。6980元张国维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录音+讲义+速录笔记
对于跟妈妈的分离不同孩子反应也会不一样,有的大声哭闹、有的情绪低落、有的则不理不睬,宝宝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其实是与宝宝的性格有关,通常,宝宝的依恋类型不同,分离焦虑时的表现也不一样,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1、安全型
孩子对于妈妈存在着最基本的信赖感,孩子会明白,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在自己的身边,不会让自己一个人面对危险,因此他们不会特地跟着妈妈。当妈妈离开时,宝宝会表现得不安,想要寻找妈妈,玩玩具的时候变得不专心。但是当妈妈重新回到宝宝身边时,宝宝会表现得很高兴,可能会“手舞足蹈”地欢迎妈妈的归来,并且会主动向妈妈寻求安慰,情绪也容易被安抚。
2、焦虑型
对妈妈的信赖感不是非常强大,在妈妈准备要离开时就表现得很警惕,当妈妈一旦离开后,宝宝就会表现得十分焦虑、烦躁,甚至可能会哭闹。就算妈妈再次回来,孩子依旧还是会存在一些不安的感觉。所以孩子会因为赌气故意无视妈妈,不愿意与妈妈接触,但同时又渴望妈妈的安慰,经常会发怒或反抗,来吸引妈妈的注意,或者表达自己的焦虑。
3、回避型
这种行为具体反应就是在妈妈离开他的时候,他没有什么感觉妈妈回来后,宝宝也往往不予理会,对妈妈始终表现出不在意的态度。
孩子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在孩子想要获得妈妈的心理安慰的时候,却多次受到拒绝;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就变得不想要再次承受被拒绝的感觉,所以孩子就先行放弃了自己对他们的爱。
心理学家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心理学家发现,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宝宝在面对问题时,会表现得很积极,不会乱发脾气,而是主动寻求帮助。
相反,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往,容易形成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关系。这样的宝宝对周围事物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孩子以后就会慢慢变得孤僻、冷漠,和妈妈的感情不会很深,有时候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反社会心理。
家人应当十分珍惜这种关系。因为这种依恋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