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长说过这句话:“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
尤其是“双减”落地后,不少家长如释重负,感叹自己终于可以解放了,终于可以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万事不操心了。
但老师不是万能的,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老师代替不了。
共青团中央曾发文:德国妈妈这样教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 教出坚强+独立+宽容+节约的好孩子
“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
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一个老师,他能给孩子丰富的知识,但是给不了良好的品行;
能给孩子解题的方法,但给不了优秀的习惯;
能给孩子考试的技巧,但给不了生活的幸福……
一个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发力,教育也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放手不管,耽误的其实是孩子。
教书的是老师
但好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家长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孩子的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教育部有一个研究表明:
影响学生成绩的第一个因素,是学生本人和家庭,称之为个体差异,占到 60% 到 65% 的份额,这是左右分数最大的因素。
而学校影响孩子的成绩只占 10% 到 15% 。
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之间却有那么大的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这种差异。
你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别的家长培养;
你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别的家长重视;
你不督促孩子自律,别的家长督促,所以你的孩子也就和别的孩子拉开了距离。
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而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是家长的费尽心思。
习惯始于父母
养成始于家庭
朱永新曾说: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而孩子总是看着父母的样子,模仿着父母的行为长大的,我们总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习惯往往来自于父母,孩子习惯养成的第一环境是在家庭。
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都会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上。
所以,要想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是靠老师,而是靠父母自己。
首先,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习惯,那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其次,要有意识的规范孩子的行为,从小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