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老师给了我三点建议:
1. 观察、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好孩子身边的“警报器。
细心的观察、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真正“看见”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甚至孩子主动告知“我可能得了抑郁症”时,都完全不以为意,认为那只是普通的青春期逆反,孩子是在“作”给大人看。
对孩子一次次的呼喊不以为意,因为家长没有真正用心去“看”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威胁、吓唬、唠叨和发脾气不仅没有用,还会起到反作用。
回想起我和儿子的冲突之所以会愈演愈烈,除了我逼他学习外,更多的在于我对他的管教和威胁。
当他不听我的,想要按自己的想法做时,我还在沿用自动化的模式教育他。
没有“看见”他反复呼喊的心声,一味用父母的强权逼迫。
终于等到警铃响起时,已经晚了。
2. 看见孩子、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很正常,甚至犯错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指令式的“教育”。
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和挫折之后,需要来自父母的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其次,要耐心持久地支持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从中发现他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孩子。
如果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被切断。
长此以往,会出现压抑、逆反、抑郁等严重后果。
3. 正确看待青春期抑郁,不要讳疾忌医。
抑郁是一种病,不要错误地以为像感冒一样,扛扛就能好。
家长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模式,也要带着孩子积极就医,谨遵医嘱进行治疗。
这样双管齐下,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相反,如果父母把孩子得了抑郁症看成是一种羞耻,否认孩子的症状,也拒绝在亲朋好友面前坦诚孩子的现状,那种厌恶,嘴上不说,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
这时,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接纳的痛苦。
一个被父母“嫌弃”的孩子,怎么能不绝望?
他又从哪里获得能量走出阴霾,变得更好?
而和孩子的未来相比,父母的面子真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