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故事,来自女儿幼稚园里的保洁阿姨。
她看上去很年轻,做事利索,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其它阿姨不太一样。
几次闲聊中我才知道,阿姨有个女儿前年参加高考,被浙江大学王牌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系录取,绝对的学霸。
不过谈起女儿,阿姨丝毫没有一般学霸家长的自豪感,反而十分随和:
“我不懂什么教育理念,就是支持孩子读书。
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孩子多读点书总归没有错。
所以,女儿初中毕业考上城里的重点中学,我就不顾家人反对,把老房子卖了,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平时照顾她生活,让她能安心学习。”
去年夏天,阿姨女儿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脱颖而出,暑假时候以最佳辩手的身份远赴法国交流。
阿姨就到幼稚园里找了份零工,想多赚些钱,贴补女儿的路费和在国外的生活费。
从阿姨聊天时的满脸笑意里,我看得出来,虽然工作辛苦,但她身上都是希望带来的动力!
日子有奔头,苦也不觉得苦。
这两个故事很简单,主角都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
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触动。
小航走的是艺体路线,阿姨女儿走的是传统应试路线,两个孩子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得都不错。
之所以走得不错,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选择了纯粹、持续的投入。
在我身边,有很多纠结的家长,特别喜欢争论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孰优孰劣,也常常在佛系与鸡娃之间摇摆不定。
像航爸和保洁阿姨这样“简单”的父母不一样,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纠结的少,做得多。
说真的,那些一两年过去了,孩子没什么成长,常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家长,是没有努力过吗?
不是的。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是间歇性努力。
某天在培训班,被别人家的牛娃刺激到,也会暗自下定决心,要抓抓孩子的学习。
可真到了辅导娃作业的时候,又往往失去耐心,解题思路讲两遍娃还没领会要义,就忍不住发脾气,潜意识里恨不能快些搞定,留点时间给自己。
给孩子报一堆的兴趣班,却没有毅力陪孩子做练习。
偶尔突然想起,督促孩子练了练,拍照猛发朋友圈感动自己。
待别人坚持练习的孩子脱颖而出,又会讲:
“我们比较佛系,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权当学着玩,不要求他学出什么成绩来。”
敢情两百多一节的钢琴课只是为了熏陶一下娃对艺术的感觉,想想买个智能音箱播放世界名曲,效果也不会差太多的。
若是真佛系,其实也还好,毕竟这世界上教育路径很多种。
佛系也好,鸡娃也罢,不同风格适合不同孩子,都是个人选择,并无高下之分。
怕的是拿佛系做幌子,掩盖自己的不够坚持不够努力。
陪孩子练习、辅导孩子作业累时,就把自己定义为自然教养者,当外界压力袭来,又焦虑万分,担心掉队。
如此摇摆的间歇性努力,才是家长持续性焦虑的源头,也是孩子成长降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