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情绪上头时,骂孩子、吼孩子不好。
却往往忽视了,很多日常话语,看似随口一说,却隐含了很多情绪和攻击。
孩子感受到这些情绪和攻击,会生出莫名的愤怒和烦躁,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日久天长,会形成内伤,和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
父母还莫名其妙:
我很少吼孩子,我对孩子很上心,怎么会这样呢?
下面这几句话,如果父母经常说,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看看你中了几条——
你看看人家
例句:
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
人家怎么就能,你怎么就不能?
这句话,可能位居孩子反感指数第一名了吧。
别说孩子,每个人都讨厌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
你看见有哪个成年人会说:
“你看看人家多漂亮,你怎么就不知道捯饬一下呢?”
“你看看人家多能赚钱,你再看看你。”
这是明晃晃要打架的节奏。6980元张国维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录音+讲义+速录笔记
但父母们就是这么毫无顾忌地,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家孩子,还期待孩子见贤思齐。
树立榜样是无可厚非的,但前提是要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而不是羞耻心。
“你看看人家”,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你太差了,你不如别人,你不好。
还带着嫌弃的意味。
结果就是,成功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挫败感,一肚子的愤怒无处发泄。
内心弱一点的,默默地听着,暗自伤心。
内心强一点的,直接怼回去:那你给人家当妈去!
说多了,会破罐子破摔:我就是做不到!
不管反应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
如果总是这么说,孩子可能真的会认为:
我就是不够好。
我早就说了吧
类似的句型: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现在知道了吧。
很多父母在孩子跌了小跟头后,会忍不住补这么一句。
也许本意是想让孩子记住教训,以后多听父母的话,但怎么听怎么有种隐隐的胜利者的姿态:
当初不听我的,你看你掉坑里了吧。
如果和孩子一起客观地把事情捋一捋,总结经验,孩子可能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但如果父母用这样的话试图让孩子反思,只能激起孩子的羞愧感。
为了逃避这种很难受的感觉,孩子会表达出强烈的恼怒和逆反:
你说的对又怎样?我就是不听!
结果就是,把一次很好的复盘机会瞬间变成了情绪上的对抗。
大人还百思不得其解,往往会说出下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