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孩子过多看电视会有“七宗罪”:
一是破坏孩子的阅读习惯,二是破坏孩子的睡眠习惯,三是降低孩子的食欲,四是破坏孩子的视力,五是导致孩子性情紊乱,六是导致家庭关系冷漠,七是导致孩子身体反常地瘦弱或臃肿。
22. 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iPad或电脑。
游戏是重要的,但需要警惕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借助声光电等科技元素造成的视觉、听觉和心理效果使人的征服感、操控感和暴力倾向等情感欲望被过度激发和开发出来。
23. 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及其他甜食。
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食欲,让孩子的身体处于虚假的饱和状态。
24. 为了改变孩子的某些坏习惯,在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需要守住“外柔内刚”或“和善而坚定”的大原则,采用自然后果惩罚。
人可能会怨恨或反抗人为的惩罚,但不会怨恨或反抗自然后果惩罚。
25. 如果孩子犯错,家长既要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的惩罚,又要保护孩子的尊严,让孩子体面地接受失败。
26. 好的生活习惯显示为三个特征:
一是狼吞虎咽地吃饭(不是细嚼慢咽);二是每天一次大便;三是早睡早起。
如果睡眠不够,熬夜或昼夜生物钟紊乱,人就会变笨和变丑。
27. 当孩子的玩具坏了,衣服破了,最好邀请孩子修理或修补。
孩子小时候养成缝补衣物、修理玩具的习惯,长大之后就学会了“缝补生活”和“修理生活”。
不会缝补衣物或修理玩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无法容忍生活中的任何冲突、障碍或不愉快。
小时候不断抛弃旧玩具的生活习惯,和成人之后的不断离婚两个现象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关系。
28. 家长不能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种种欲望。
有节制地满足意味着既不完全禁止,也不完全满足,更不会突然剥夺,给孩子缓冲的空间,让孩子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学会选择和妥协。
29. 最高级的炫富,就是教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值得炫耀的教养就是让九岁前后的孩子文武双全、劳逸结合、通情达理。
这个培养目标涉及德、智、体、美、劳、情六个方面,新父母学校将其称为“新六艺教育”。
30. 知识学习是让孩子由野性走向文明,体育特长是让孩子保留身体的野性。
完整的说法则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31. 智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孩子学习两本书:
一是纸质之书,二是自然之书。
孩子既需要学习生活世界的人情世故,也需要学习书本世界的文字符号,更需要亲近自然世界的植物与动物。
32. 孩子九岁前后,父母最好帮助孩子阅读“三童”和“三史”。
“三童”是童诗、童话和儿童绘本。
“三史”是成语故事、四大名著和古文运动(含古诗词、《古文观止》和《史记》)。
孩子九岁之前可以重点阅读童诗、童话和儿童绘本。九岁之后,最好逐步由虚构的童话故事转向真实的历史故事。
33. 无论书本世界多么重要,它总是低于和弱于自然世界。
自然世界比书本世界更大,配称“大自然”,自然世界比生活世界更加开阔。
父母需要多带孩子走出“小家”,进入大自然,大自然会带来大智慧。
多一些户外活动,孩子就会多一些大智慧。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眼光明亮、心智发达。
34. 最好让九岁前后的孩子拥有两项以上的运动特长。
人的幸福除了需要基本的文明与教养,还需要强健的身体。
西谚曰:“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35. 现代文明导致人类走向家畜化。野生动物一旦成为家畜,其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就会衰退。
拯救人类唯一的办法是遵循自然法的原理,保卫人体的自然免疫力,摆脱过度清洁的束缚,使自己和细菌、寄生虫保持共生关系。
36. 跑步或步行之所以对健康是重要的,是因为跑步或步行使人回到了大地,脚是人的第二心脏。
37. 野蛮其体魄的基本前提是少吃药,少吃营养品。
生病很正常,任何动物和植物都会生病。生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更不意味着一定要看医生。
人体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绝大部分疾病(少数疾病例外)。
人生病之后,需要的主要是等待而不是吃药。免疫系统和时间能够医治绝大部分疾病。
38. 文武双全的重点在于尚武精神。
小康社会尤其需要强化文武双全的意识,让身体运动再次担当教育的大任。
就普遍重视知识而轻视身体的现代教育而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重视体育,恢复文武双全、文质彬彬的教育古风。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9. 劳动是成长的最佳途径。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虽然位列最后,却也最重要。
相反,德育虽然位居第一,却是一个空架子,它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实现。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参与劳动,人才会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并由此成为少抱怨、有责任感的人。
40. 九岁前后是孩子建立规则的关键期,而规则的核心是自食其力: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活自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