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来访者对我的评价之一就是「无论情绪多糟糕,我都能接得住」,这个接得住就是所谓的接纳,亲子关系亦是如此。
孩子让你感受好,无须接纳。科学育儿书籍推荐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电子版下载
他听话懂事学习好、勤奋刻苦有礼貌,那你还接纳什么,你应该兴奋。
因为你的期待他都满足了,是他接纳了你,你不需要接纳他,只需躺在功劳簿上窃喜即可。
所以,接纳的前提是,孩子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比如:
你让他写作业,他却在玩游戏;
你希望他懂礼貌,他却冲你吼叫;
你希望他开心快乐,他却闷闷不乐;
你希望他温和善良,他却乱发脾气、不停抱怨、摔东西;
你希望他冰雪聪明,他却又笨又蠢;
你希望他一切顺利,他却抽烟喝酒自残自伤……
只有当孩子与你的期待不符甚至相反的时候,才需要接纳,接纳的内涵是——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好。
事实上,你觉得一个人不好,却还要接纳他,本身就很变态。
所以你认为的不好其实是错的,你要越过这些不好看清本质,这就是本文的主题。
接纳有三重境界:允许、认可、看见。
允许就是愿意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很多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当孩子表达任何不开心,父母往往采取以下 3 种态度,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第一种:安慰与讲道理。
别难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别和他一般见识。
多往好处想,别往心里去。
你应该这么这么想……
也许你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但这类安慰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的事我不管、你要自己承担、我不愿看见你的难过。
敏感的孩子还会感到被指责与羞耻。
上面这些安慰词都带有某种责备,好像说「你不应该难过、不应该在意、不应该往心里去」,孩子会认为自己表达了不该表达的东西,从而对表达羞耻。
想一想,每次你安慰了别人以后,是不是很轻松呀?
好像你做了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义务,然后就没责任了,就轻松了,而对方是否真能做到不往心里去谁知道呢。
有时还会为对方继续悲伤而生气——这人怎么那么不开窍呀,咋劝都没用!
这类安慰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你在用劝慰的方式让自己逃开他的难过给你带来的「麻烦」。
有时安慰的确管点用,那是由于你的在场,并非安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