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的!
99%的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帮助激发出来的!
很少有孩子天生喜欢学习。
学习兴趣,是在不断的坚持努力中,培养出来的;
学习兴趣,更是在成绩不断提高,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之后,强化出来的。
所以,在孩子尚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荣誉之前,家长就需要逼一下,推一把。
有时甚至是通过自身的辛苦付出和陪读,帮助孩子步入学习的良性轨道。
“你们再生一个吧,放弃我算了!”
《钱江晚报》曾发过这么一篇报道:
杭州一位初中一年级的男生,本学期一直不做作业,和家长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想去学校。
“你们再生一个吧,放弃我算了!”他对父母这样恳求。
听到孩子这么说,妈妈立刻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自己深爱着的孩子如此自暴自弃,父母该多么无助和心痛呐。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孩子都有这种情绪,但每个孩子的做法都不同,脆弱一点的甚至选择自杀。
于是有的家长说了:
“这样的孩子,都是被家长逼出来的。孩子既然不想学,那就不学好了。”
但是,错不在家长“逼”孩子学习,而在家长用错了方式和方法。
只关心成绩,永无休止的唠叨,这些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逼”孩子学习,更多地在于鼓励和引导,在于协助和一起努力。
而且在“逼”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多和孩子交流,同他们平等相处,倾听他们的意见,适当给他们的精神松绑。
如果家长前期嫌麻烦,只知道“逼”和“骂”,那么孩子小时候还可能会言听计从,上了初中后,直接会厌学撂挑子。
当孩子已然出现厌学的情绪时,家长又该怎么办?
首先,完完全全接纳孩子。
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让孩子感受到向你倾诉时,可以获得帮助和不会受到惩罚。
其次,与孩子积极沟通。
亲子沟通,很多时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长期有效的亲子沟通建立在子女和父母互信的基础之上。
想让孩子敞开心扉,就要看平时有效沟通的频次。
然后,引导孩子将精力转移到相关的兴趣学科上。
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压力太大,而平时又有某个相对感兴趣的科目,或者是学起来比较省力的学科;
那就可以鼓励孩子将精力先转移到兴趣科目上,通过扩大学科优势,建立学习的自信。
最后,在必要时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值得自己去追求的?
当然了,这些不能以说教的性质进行,得让孩子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己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