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习惯性顺从
有天生性格强硬,主意多的孩子,就有性格软糯、温顺听话的孩子。
相对于急赤白赖地争夺领导权,有些孩子更倾向于做跟随者。
本身想要成为领导者或跟随者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
明明感觉不舒服,但依旧去顺从别人的安排。
明明被别人拿走玩具,很不开心,却也不敢要回。
就算玩耍中有不公平的情况,为了不冲突,自己也就忍了。
这些才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跟随者并不代表要牺牲自己的权益去无底线妥协,也并不是压抑自身的想法去迎合别人。
我们要注意,孩子缺乏主见背后的原因,《心灵的面具》中提到了一种“自体-客体融合”的心理防御机制:
“孩子变成他人要求的样子,以避免令他困扰的情绪出现,常见的是对“失去”的恐惧。”
这种防御背后,其实是一颗长期因为说教或指责后,已经被驯服的心。
这多出于父母的控制和打击式否定。
放假逛商场,遇到了一对母女在挑衣服,女孩6、7来岁,跟着妈妈后面,妈妈催促着“快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小女孩说“我不知道买哪个?”
“你自己买衣服,你自己看。”
但当小女孩拿了一件衣服看向妈妈时,妈妈却说“这个颜色太浅了,多不耐脏”。
小女孩换了一件,妈妈又说“这件设计也太复杂了,你上厕所都不方便”。
最后女孩妈妈边嘟囔着“挑个衣服都挑不好”,边拿件灰色外套让女孩去试试。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主见,但当孩子的最终决定偏离你的预期时,还是会激发我们的控制欲,不自觉地说服、甚至强迫孩子。
说白了,我们说是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答案要在我们的理想答案內。
民主是假,否定才是真。
“这样可不行,你还不懂,听爸爸妈妈的”
这样孩子又何来的有主见?
慢慢地孩子做任何事都习惯性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外边也就会听别人的话。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不够有主见时,就要思考是否是自己破坏了孩子的主观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