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和我诉苦,说女儿最近越来越胆小。
客人问几句近况,她怯生生地看着妈妈,不说话;
在班里,她经常被同学戏弄,却不敢反抗;
老师推荐她参加朗诵比赛,她却不敢当众讲话……
闺蜜很纳闷:
“以前的她可不是这样,出门主动找生人问路,和同学有矛盾据理力争,任何才艺表演都踊跃报名。”
我对她说,孩子的这些表现,十有八九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她回忆了一下,这几年亲子关系,的确越来越糟糕:
她是个急性子,注重效率,追求完美。
女儿是不紧不慢的性格,因此两人经常发生摩擦和争吵。
吵架的结果,自然是她仗着家长身份,极尽挑剔苛责,还强势地要求女儿认错。
久而久之,女儿不再自信大方,变得敏感胆怯,逃避人际交往,总是一个人待着。
回忆至此,她满是心疼与后悔:
“是我伤害了孩子。”
父母之爱本身并没有错,但方法不对,很容易怀着爱的初衷,做着伤害孩子的事。
养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这四种糟糕的亲子关系。
控制型:
爱控制的父母,容易养出没主见的孩子
一个帖子在网上流传:
18岁的大一女生,性格好,勤奋好学,漂亮可爱,起初很受欢迎,可越来越不招人喜欢。
室友形容她;
“一点主见也没有,一点爱好也没有,什么事儿都要请示我,生怕自己做错,搞得我都有点烦她了。”
原来从小到大,她在父母的命令和要求下长大,稍有偏差就会被责骂训斥。
考大学、选专业,她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完全由父母一手包办。
上了大学,离开父母,她不知如何说话做事。
同学们愉快地体验大学生活,她却六神无主,每天都拉着室友问:
“我这样做好不好?我买这条裙子行不行?我参加这个社团行不行?”
她形容自己:空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
追根溯源,是父母控制型的教养模式惹的祸。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只能做正事,那意味着,孩子不得不严格遵守父母的各种规则。
由此一来,孩子自己的精神生命,就失去了伸展和存在的空间,甚至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
新加坡一项为期五年的纵向研究显示,从小受控制过度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患焦虑、抑郁的风险也会更高。
父母爱控制,孩子易“空心”——没有“想要做”的事情,只知道“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情。
他们的想象力被限制,活力被压抑,韧劲被削弱,但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世界。
那个时候,父母意志再也起不了作用,徒留孩子慌张失控,茫然无助,止步不前。
溺爱型:
包办的父母,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看过一部令人压抑的动画短片《巨婴》。
男孩的父母对他极尽溺爱。6980元张国维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录音+讲义+速录笔记
小时候,他只要喊一声“妈妈”,爸爸马上给钱,妈妈立马下单,玩具堆积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