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行动”代替说教。
那么,又该如何去做呢?
1. 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机会
有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总会无端地哭闹,没有什么原因。
有时候,孩子哭闹仅仅是他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并非做错了事。
而在此时,家长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孩子的心情,而不是不明就里的胡乱讲一通大道理。
心理学家指出:倾诉是缓解压力最有效的办法,我们的作用,判断到底孩子需要一个建议,还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2. 不评判对错,只分析事实
为什么家长会觉得越跟孩子“讲道理”越难管?
其实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发生事情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知道自己哪错了吗?”
虽然是问句,但是家长已经在心里认定是自己孩子做错了事,因此,孩子听了,也默认家长站到了自己对立面。
有研究指出,在与孩子沟通中,理所应当的评判对错是大忌。
孩子行为的对错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评判,而不是来自于家长的判断。
家长,只需要做到帮助孩子理清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剩下的事情,教给孩子自己。
3. 用行动代替“说教”
网上有位妈妈,在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妈妈给开始孩子刷牙了。
但是孩子并不配合妈妈的举动。为此两人总会争执,最后以孩子大哭,妈妈生气而结束。
有一天,妈妈拿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娃娃,跟孩子说:“娃娃很就久没刷牙了,现在他的牙都坏了,而且还疼得厉害,你能帮他刷牙吗?
孩子很爽快的答应了,在帮助娃娃之后,妈妈鼓励孩子:
“娃娃真棒,在宝宝面前表现的这么好,宝宝别提多开心了,又对孩子说,你愿不愿意好好刷牙,让妈妈开心呢“。
没想到孩子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因为刷牙而争吵。
研究证明: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看起来只是换了个动词的区别,但是若是能这二者之间有完美的过度,还是要看家长是如何做的。
将道理藏在生动有趣的情境里,往往比直接讲出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并且让他亲身感受。
只有通过“言传身教”,孩子才能成长的更为优秀。周弘赏识教育案例视频原版全系列6VCD+mp3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只是起到陪伴作用,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
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孩子的光,让他们在摸索这个世界时,能够帮助他们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