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电影《天使爱美丽》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产生胜任感呢?
这里有 1 个关键词——理想的挑战。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任务既不会太简单,没意思,没有成就感;也不会太难,挫败感太强烈。而是在一个「踮一踮脚就能够到」的合理的区间里,这就是最理想的挑战,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挑战。
那么当一件事就是太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分解任务,把珠穆朗玛峰分解成一个个小山坡。
比如英文诗歌太长,我就把它分解成了几个小段,一个星期练习一小段。
上个周末的英语课上,女儿就因为其中一小段诗歌特别熟练,还受到了表扬,可把她嘚瑟坏了。
再比如芭蕾练横劈叉,我们也是把难度分解——先把一条腿抬到水平位置,再练另一条腿,等两条腿都分别充分拉伸没那么疼了,才两条腿一起上。
还有练琴,可以每天练一段曲子,练个半个小时……
此外,每次完成一个小任务,我都一定会对女儿说一句话:你看,只要你努力练习,每件事你都能做好。
大家要记住,对于胜任感来说,最重要的并非孩子真的能做到多么好(比如并不需要真的在班上是英语最好的),而是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的那一份内在的感觉。
所以放弃比较吧,爸爸妈妈们,在咱们这,孩子就是最好的(也只有在咱们这,他永远是最好的,不是吗?)。
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而这,我管它叫「习得性胜任」。
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大人怎么搭脚手架、怎么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下回咱们再展开来说。
图片来源:电视剧《母亲》
▎联结感
联结感是我在反思自己的一个方面。
虽然总体而言,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基础非常牢固,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变成一个喷火的怪兽。
有一次我在陪女儿试听一个数学网课的时候,她一直扭来扭去不专注,中间还跑离了座位好几次,当时我非常生气地训斥了她一顿。
后来我冷静下来,觉得自己错怪了她。
那天的网课,老师讲的实在是很枯燥。无聊就走神,这对孩子来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心里马上响起的声音是: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专注、不认真?
但过错其实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任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