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规矩的家庭,才养得出感恩的孩子。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之爱子,是天性也是本能。
甚至绝大部分的中国父母,穷其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
孩子还小的时候,怕摔着,怕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饭菜不可口……
孩子长大后,又帮着填志愿、找工作、找房子……恨不得事事都帮孩子做好决定,铺平道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成长的只是身体,而非心智。
还记得那个“机场弑母案”的留学生汪佳晶吗?
在日本留学五年,汪佳晶的所有吃穿用度都由母亲提供,而他花钱一向大手大脚,经常呼朋唤友去一些高档区域消费,每次消费逾万元。
而母亲的收入,不过每月7000元,但她依然倾尽所有,儿子一伸手,她就四处筹钱给儿子寄过去。
直到她四处举债,再也拿不出钱时,汪佳晶也没有体谅母亲的不易,反而把不满升级为怨恨,对母亲持刀相向。
父母无休止、无条件的付出,只能养出寄生虫式的巨婴,没有半分反哺感恩之意。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付出再多,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常态,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心中的怨恨就会吞噬他。
很多父母都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但其实,最好的东西往往是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的,因为它一直在身边。
那是高质量的陪伴,是坚定的眼神和深沉的爱。
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与其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孩子,不如在精神上充实孩子。
立规矩,就是修身的开始;有规矩的家庭,才称得上“家齐”。
有个比喻说得极妙:养孩子如放风筝,既要它飞得高,又要它不断线。
规矩,就是那条线。
孩子可以自己去往广阔的天地,而规矩的意义,是让他守得住本心,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