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才能薄发;勤奋,才会闪光。50个成语讲述50个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珍藏给你孩子
要想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内容积累、文化沉淀少不了,新学期伊始,你希望孩子以什么样的面貌,迎接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呢?
今天,给孩子讲讲古人关于勤奋的成语故事。
1、凿壁偷光
典故: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释义: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悬梁刺股
释义: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3、囊萤映雪
“囊萤”和“映雪”分别是两个人物故事。
“囊萤”:晋代车胤(yìn)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4、闻鸡起舞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
释义: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5、韦编三绝
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6、焚膏继晷(gui)
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焚:使……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7、目不窥园
出自《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8、废寝忘食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9、孜孜不倦:
出处:①《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②《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性沉。”
③《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孜孜不倦。”
释义: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0、手不释卷
出处: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