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有一名3岁的小女孩走丢了,当民警询问其父母信息时,小女孩说:“我爸爸叫死胖子!”
民警哭笑不得,原来在家里,妈妈常常称呼爸爸为“死胖子”,小女孩耳濡目染就记住了。
父母对另一半的称呼、态度,都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我的大学室友燕子,最近跑来跟我诉苦,说她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看不起她,家长会只让爸爸去参加。
听燕子说,原本都是她接送儿子上学放学,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哭着闹着硬是不让她接送了。
燕子觉得很诧异,再三追问之下,儿子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我爸说的没错,别人的妈妈都很能干,只有你在家啥也不会!以后我要让爸爸送我上学,不要你送!”
原来,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燕子和丈夫经常因为琐事争吵不休,丈夫嘴里眼里全是对燕子的埋怨和嫌弃,甚至会像使唤保姆一样使唤她。
“为什么你拖个地也拖不干净?”
“你看你,成天像个黄脸婆一样。”
“赶紧的,去把我衬衫洗了,明天要穿!”
有时候燕子抱怨了几句,丈夫便会指着燕子的鼻子骂,“你全靠我养活,有什么资格说这些?”
父母之间细微的互动,孩子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原本善良勤劳的母亲,在儿子眼里竟成了毫无用处的“中年妇女”。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你对另一半温和细雨,孩子多半谦和有礼,你对另一半趾高气扬,孩子往往没大没小,孩子的言行表现,逃不开父母的影子。
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相互指责,相互诋毁,不仅影响孩子认知,还会动摇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依托,即使做不到奋力托举,至少不要让孩子陷于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