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之心,源自于爱;爱是成全,更是放手。
教会孩子感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感恩之心,最重要的,就是爱。
旧观念中,“打是亲骂是爱”,一言不合就责罚,其实是一种粗暴和懒惰。
后来又盛行“鼓励教育”,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却对孩子的感情敷衍了事,也远远称不上是爱。
在教育孩子上,杨绛和钱钟书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 夫妻恩爱,润物无声。
钱钟书和杨绛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女儿在两人的熏陶下,从小就会照顾人。
每逢钱钟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
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
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
“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
如果夫妻俩以儿女为中心活着,就会一味的溺爱和娇惯;
如果夫妻关系恶劣,家庭氛围剑拔弩张,孩子的心理也会有阴影。
相反,如果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孩子也会学习大人模样,学会爱和陪伴,自然懂得感恩。
2.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杨绛曾经说过:“榜样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从不训示,而是潜移默化的渗透。
两人爱看书,女儿见了,便照模照样的来读,渐渐入道。
钱钟书也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调皮。
每天睡觉,他都会把女儿的玩具、镜子、文具藏进被窝里,设置陷阱,让女儿上钩。二人乐此不疲。
和孩子在一起,不必太过严苛。
让孩子玩着学,孩子心中没有隔膜,快乐成长的同时,心中充满温暖。
当然就会温暖地回馈父母,和这个世界。
3. 适当放手,学会独立。
钱瑗小时候,有不懂的英文,便去问父亲。
钱钟书并不教她,而是鼓励她自己去查找,有时候为了查一个释义,甚至要翻看5、6本英文字典。
夫妻两人从不大包大揽,也就养成了钱瑗独立的性格。
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现在许多父母负重前行,刻意留给孩子一片岁月静好。
但责任与感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父母只有学会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