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仅孩子怕打针,大人也怕。
大人应该耐心地跟孩子慢慢说打针只是有一点疼,一会儿就好了。
就像那位妈妈告诉孩子打针的注意事项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3岁前。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要注重安全感的培养。
婴儿出生后生理上的需求就是吃喝拉撒有人照顾,心理上要有妈妈的陪伴。
这两方面得到了满足,心理上就有安全感了。
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其消极影响就会伴随孩子一生。
安全感是大人与孩子心的交流,而不是身体的靠近。
陪伴就像一面镜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理解生活的本质。
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知乎上说:“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个高赞回答说: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失败的痛苦。
让孩子感受到,一时的挫折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马皓文因为替单位“背锅”入狱,错失了儿子马飞7年的成长时光。
再次见面时,教导主任说他儿子是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的煤球,责令退学。
然而马皓文并没有放弃儿子,他用独特的方式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成长。
电影中有一幕,马飞躺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问:
“那我也可以不睡觉吗?”
马皓文知道儿子的小心思,没有命令和说教,而是说了一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马飞看到爸爸那么认真工作,自己也拿书本认真看起来。
马飞从小就被老师说“缺根弦”,连妈妈也说他笨。
只有马皓文很坚定地告诉他:
“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但是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你是这个地球最聪明的孩子。”
从那以后马飞心里开始有了一束光,学习的动力开始恢复。
后来终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考了年级前几名。
所以当孩子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大人不要着急的去批评他。
而是应该耐心地去引导他去试试看,或许再来一次会更好。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孩子内心都是很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容易遭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