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常常不听自己的话,可却格外听老师的话。
就像一个妈妈曾说:
“平时我让孩子做什么,他不是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就是要跟你讲条件,一点也不配合。
老师的话就像圣旨,比什么都管用,他都不用我们提醒,自觉地就照老师说的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里有4点值得反思,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学校环境中有明确的规则
首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学校环境中有清晰明确的规则。
规则,就是行为的界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了规则,孩子心中也会有一杆秤。
正如杜布森博士著作《勇于管教》中说: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而许多家庭中呢?可能很难说出几条明确的规则出来。
孩子的行为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就不容易形成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说教再多,也抵不上明确具象的规则来得有效、省事。
这就启发我们,“家有家规”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着制定一些行为准则,写在纸上贴在家中显眼的地方。
比如9点前必须上床睡觉、玩完玩具必须自己收好放回原来的地方、电视只有周六周日可以看30分钟,等等。
幼儿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这一阶段要求严格一点,孩子养成好习惯,后面也就可以逐渐放手,不需要规则的约束,孩子也会自觉调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