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意为读书而不懂其中的道理,还不如把书束之高阁。而死读书,更像是蛀虫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是丰富人生的修行,只有从小热爱读书,根基扎实,才能撑开缝隙,见识到广阔的世界······
读大学有什么用?
你看那个北大毕业的现在在卖猪肉;
清华毕业以后最后还去了酒店当了一名保安;
我手下刚招来的是985知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来到我们单位以后,还不是从打杂开始干起;
·····
甚至,还会经常听到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有谁成为行业领袖了?中国的应试教育真的不行,教出来的都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我在去到各地做课程分享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对我说,他们公司一招聘,投递简历的都是211、985、名校,来了以后也没有发现好到哪里去,都是些眼高手低的货。有的大专毕业生却更踏实肯干一点······
以上这些言论,我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统称为“酸葡萄心理”。
我从小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小时候,就在家门口的一所最普通的小学里上学。蓦然回首中,童年的时光里,纯纯的玩中度过了六年,满目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淘气场景。
在我小升初和初升高的时候,东北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父母为了我能更好的读书倾尽全力,从事教育工作的姨姨、姨夫更是的悉心照顾,让我有机会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比较不错的学校。
求学路上,除了自己年龄的增长,知识和能力的有了更大的提升,还有就是眼界和视野获得了开阔。高中时候,以文科见长的我顺利了进入了95人的文科大班,成绩始终在前十名内徘徊,自己深知不够不聪明,唯有努力和勤奋,但却总是会羡慕那些班级里面的学霸和大牛。
也正是在这所学校里,让我见识了很多更优秀的同学,让我对优秀和视野这些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解读。还是通过在这里的读书和学习,使我走出了哪座闭塞的小城,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如今,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们向我咨询“读书何用”这个问题。
而我每一次都好似像回答知乎问题的标准答案的回答他们:”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了,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
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我们看了什么,而在于它使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在气质上,在谈吐上,也许还显露在生活在生活和文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不必抱着目的心态去读书,但时间久了,我们的气质也能发生改变。”
而我还会告诉大家:不仅读书仅有用,而且选择一所好学校,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同样重要,或许,那也将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