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中要面临多少次拒与被拒。被拒的时候总希望对方能委婉相拒,留点情面,让自己不至于太难堪。
而当角色转换,变成拒绝孩子的家长时,要么,总是模糊了界限,诸事顺从,不忍拒绝,要么就是粗暴武断,连骂带打,这两种都是严重伤害孩子的方式。
那么要如何拒绝孩子的要求?心理学家胡科特说过一句影响广泛的话,那就是不带敌意的坚决。
什么是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温和但是坚定,让孩子明确你的拒绝,却又不谩骂、粗暴、无视等等。
具体要如何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父母内心要有明确的原则和底线,并长期坚持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清晰的规划,比如需要孩子学会尊重长辈,收拾房间等等。
那么父母心中就必须有这方面清楚的原则和底线,比如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原则,那么当孩子不想遵守这些原则的时候,就要学会说“不”。
说“不”并不是要父母坚决地和孩子对抗,而是用坚定却温和的态度让孩子明白:原则的东西必须遵守,底线不能触碰。
父母不能因为今天心情不好,小孩表现不好就要求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明天却又觉得好像吃饭看电视也不是什么大事,这样变来变去的规矩不是规矩,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该遵守什么时候不该遵守,父母心血来潮的拒绝就会削弱力量,孩子不愿意接受。
规矩一旦制定,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视心情而定。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明确了原则和底线,并长期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小孩偶尔违背原则,提出要求,家长拒绝起来顺理成章,孩子不太会抵触。
2. 要尊重孩子内心的需求,适当满足
规矩虽然是必须遵守的,但规矩也不是死的,不能时时刻刻只讲规矩,必须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适当的满足。
比如按规矩小孩长大了应该自己分房而睡,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想和你一起睡,你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可以,就同意他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拒绝。
大部分父母不希望孩子乱满玩具,可是有一款他心心念念的玩具他看了很久,终于向父母提出购买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在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下给予满足,因为过度的求而不得会成执念,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吃零食也是如此。虽然过度吃零食不好,但偶尔也要让孩子尝尝零食的滋味,否则在他有足够能力自由之后,很容易变本加厉。
美国心理学家说过,适当的满足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让孩子在满足中感到圆满和幸福,并更加懂得取舍。
所以,不是你觉得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拒绝,而应该看看孩子真正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