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朋友在微信圈里面聊天,也不知怎么的就聊到她家六岁宝贝儿子身上了。这小家伙调皮的很,不过调皮归调皮,却不混帐,做事情讲道理不是什么祖宗霸王脾气,在大人面前还是很懂礼貌的,和小伙伴们交往也和谐。前天这小子出去到楼下花园玩骑车,不一会儿就哭咧咧的回来了,我朋友还是一愣,这小子哭哭咧咧的状况还真是少有,因为调皮惯了,小磕小碰的他就跟没事儿似得,看来这回儿情况严重了。
于是朋友就问他怎么这个样子,小家伙断断续续的说出原因。原来小家伙和往常一样,到楼下和那些小伙伴们玩车,正玩着开心呢,旁边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就拿一个小树枝还有小石头故意朝他们这里扔。于是小家伙就从车上下来,告诉那个陌生的小男孩不要扔这些东西,可谁知人家根本就不听,不仅如此还使劲将他推在地上,结果就是他哭着回家告状了。
听到孩子说到这里,朋友还没来得及问孩子那个陌生小男孩有没有大人看的问题,正在看电脑的朋友老公就直接说话教育小家伙。“那个推你的小朋友有你高吗?有你胖吗?”小家伙摇摇头,表示没有。“那你还哭,你比人家长得又高又胖,你也有手有脚的,怎么不起来把他推趴下。
男子汉哭有什么用,他打你,你再打他,打要还手骂要还口,做个男子汉,没事儿打不过,爸爸帮你!”这番话说完,小家伙看看他爸爸,他爸爸一米九的个头,还壮呼呼的,那样子的确挺靠的住,也不知他是真明白他爸爸的话了还是怎么的,反正也不哭了,掉过头就出去了。
朋友担心孩子便也跟在后面下楼了。果然小花园里有个孩子正在如孩子所说的那样捣着乱,其它孩子走哪里他就扔哪里。小家伙走到那个捣乱孩子的面前,一把把人家推在地上,而那个陌生的小男孩似乎没想到这个哭着走的小胖子竟然会回来,而且还把他推在地上,一时火起来,爬起来又使劲去推小家伙,结果这一回可没上一回那么好欺负了,小家伙也毫不客气的回应过去,一来二去,那个陌生的小男孩败下阵来,跌坐在地哭起来。
朋友躲在后面刚想出来去拉一拉那个陌生的孩子,结果又晚了一步,那个哭的孩子已经被别人拉起来,而这个别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这让朋友吃惊不已,自己的儿子怎么懂得这样做呢?只见他将那个哭泣的小男孩拉起来后,又和他说了些话,由于隔的远,朋友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可是却看见那个陌生的小男孩点点头,坐在小石凳子上,儿子又骑上他的车去和伙伴玩乐,骑了两圈之后,自己做到小石凳上,将车子让给了那个陌生小男孩,让他玩,过了会儿,那个小男孩又将车还给儿子,如此交替的玩,两个人显然已经有了一种做朋友的感觉,这和刚才脸红脖子粗的推搡可真的是有着天地之别。套用我们大人的思维那就是“不打不相识”,如此的结果可真的是朋友没想到的。
朋友跟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担心。担心孩子真得如他爸爸那样教育的去做,肯定会惹事打起来,要么是自家宝贝受伤,要么是别人家的宝贝出事,总之,哪一方面都不好。所以自己跑出来,跟在后面必要的时候要出来制止。可现在发觉自己想到的还真的多虑了,看来自己老公打要还口骂要还手的方法还真的是管用。
见孩子们玩的开心,朋友就回楼上,推开门就开口将自己看到的讲过老公听,末了还不忘问一句真不担心孩子会惹事吗?没想到老公说:“怎么不担心,如果你没跟出去,我也会跟出去的。不过这个打要还手,骂要还口的教育方法他倒不会改变。”因为如此做的目的除了让孩子自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别让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懦懦弱弱,更不能让欺负人的孩子变得更加嚣张。
因为孩子世界的交往这种小打小闹是经常有的,得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过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也得有个前提。
第一、遵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
教育孩子在使用以牙还牙方式之前,先要看对方是不小心还是故意欺负人类型,如果不小心,那就没关系了,相互提醒注意就好,如果后者,那就先礼后兵,必须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家长在教育孩子以牙还牙的方式时,还要要注意告诉孩子不要去触及到人体重要部位。最好就是抓住手腕或者腿部,这一点可以教孩子一些技巧。
第三、如果双方力量悬殊,那么要教会孩子在自护的情况下,迅速找老师或者家长来处理。
打要还手骂要还口,看似是个以暴治暴不可取的方法,但是只要掌握好原则,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压抑方式,强很多,它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您觉得呢?反正我们朋友圈里的都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