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经常在幼儿园门口看到这样的画面:
一边孩子哭着叫着,拉着爸爸的手说不想去上学;另一边妈妈在旁边心疼地流下了泪水。
这时候,通常会出现两种父母,一种是哭着把孩子抱回家里的“心软父母”,另一种是硬下心转身离开,把孩子交给老师的“狠心父母”。
我更欣赏第二种心狠的父母。
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但是养孩子是父母的难题,怎样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是父母需要修炼一生的课题。
作家郝景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次去一个工业园考察项目进度,问到企业一个问题:
“你们现在招聘最看重大学生哪些职业素养,或者觉得目前仍有所欠缺?”
企业回答:“现在的学生很多抗压能力太差,逆商不够,一点小挫折就受不了。目前我们开始招‘宽松一代’了,就是九几年出生的,从小快乐教育长大的一代,预计未来逆商更差。”
郝景芳听完后,陷入了深思,我们大力倡导的“快乐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快乐教育”的概念的创造者斯宾塞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简单来讲就是:快乐是手段,目的是学习。
而有些人鼓吹的快乐教育是什么?
孩子写作业写到12点,太辛苦了,你索性帮他写;
孩子说画画太累了,便不让他学了;
孩子上学太累了,便让他辍学了。
这种理念把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至于学习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表面上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实际上是纵容了孩子的惰性。
很显然,浮于表面的“伪快乐教育”除了给孩子了一个轻松的童年,同时也带给了他们伴随终身的恶习:逆商低、易放弃……
所谓的“快乐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因为它只带给了孩子廉价的快乐,却没有告诉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后者,恰恰决定了孩子未来是否快乐。
在《刻意练习》里心理学家本杰明,研究了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因为他们明白,小时候一个放纵的少年,将来必定成为一个卑微的成年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孩子,我现在对你狠一点,是希望你以后少吃一点苦。
要知道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你现在苦一点,将来就会甜一点,所谓苦尽甘来,所谓先苦后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