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
培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看过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
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月亮,月亮比太阳重要。”
“为什么?”
“因为月亮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故事很短,却浓缩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太阳一直都在,我们就忘了它给的光亮。
父母一直无怨无悔地对我们付出,我们就忘了父母的心血。
而加速孩子忘却父母付出的,有以下三种家庭:
01、无底线地控制孩子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热播,想和大家聊一下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
她是个单亲妈妈,女儿英子就是她的全部。
她“爱”女儿,爱到了让人窒息的程度。
把孩子卧室连着客厅的墙壁打通,换成隔音玻璃,随时观察屋内的动态;
孩子考第二,不乐意,一定要考第一;
孩子自己写个心愿,不合格,要把妈妈的期许加上;
孩子玩乐高,没收,去天文馆,不许。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一点都不喜欢的“提神醒脑”中药汤……
而一旦英子有所反抗,就来一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大招,鼻涕眼泪一起流,开始亲情绑架:“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最后,当英子把自己辛辛苦苦熬的几个小时的燕窝,拿给前夫女友喝时,妈妈的世界崩塌了。
自己倾尽所有,孩子不懂感恩罢了,还一点都不领情。
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活得累,还吃力不讨好。
他们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几乎没有内心的交流。
“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往往成为逼迫孩子服从自己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感慨父母有多辛苦,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过得很辛苦。
孩子被你压得根本透不过气来,哪里还有心思去感恩。
02、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
去年国庆,大姑夫妇刚好没什么事,就打算去看在另外一个城市读书的女儿。
想着给女儿一个“surprise”,于是没有告诉她。
没想到去到那里,女儿和朋友约了出去玩,并没有腾出时间来招待他们。
第二天女儿也是出来和父母吃了一顿饭,便以学校有事早早回去了。
看见孩子如此招待,大姑难过极了,耗尽半辈子心血,就养了这么个冷漠无情的孩子。
这趟旅行也太没意思了,于是夫妻俩就直接回去了。
后来蛋蛋妈问表妹:你怎么能这样对他们呢?
她回答:和他们待在一块儿一点也不舒服,我妈就是怎么看我都不顺眼,做什么都要批评几句,烦死了。
说起批评,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上个台都紧张的不行,你怎么这么胆小!”“我看你就是太笨!”“除了吃,你还会干什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干的成什么事!”······
像这些无效的批评,我们说得倒是轻巧,但却没意识到:
孩子整日生活在压抑、被否定的氛围里,连性格都慢慢变得孤僻、执拗。
网上有一个问题:如何跟一个总爱生气挑刺批评人的妈妈相处?
点赞最多的就是:离开。
有一首歌,把常回家当成是一种孝敬。
然而,像大姑这类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估计就很难实现了,孩子巴不得离你远远的。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这多美好啊!
然而,生活中,我们常常轻易进行批判,不管对方能否接受,最终还无法理解沟通的失败。
这不仅仅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得到孩子的不解与厌恶,得不偿失。其实适当的“话少”,点到为止,才是父母必学的功课。
03、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的家庭
之前,看到一个很火的帖子,网友吐槽自己10岁的小侄子。
这个小侄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
重点来了,他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说:父母太穷了,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这是这位考试第一的孩子的价值追求。
无独有偶,在《少年派》里,林妙妙嫌弃父亲的工作丢人,并要求他换工作。
当母亲批评她不知恩图报时,她的理由是:父亲让她蒙羞了,害她被人嘲笑。
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给的最好的,不舍得孩子吃苦,到头来却被孩子嫌弃,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他们自私,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甚至还会对你心生怨恨。
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没用,说白了只是个优秀的“白眼狼”。
我们经常讨论孩子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其实无论怎么养,都不如孩子有教养,懂感恩。
谢霆锋,在大儿子一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拍危险动作戏的镜头,剪成了一段两分钟的视频,送给他当生日礼物。
目的是让儿子明白:
“爸爸就是这样卖命拍戏养活你的!不管你今后长大做什么,都要有上进心,有很好的人品,懂得感恩,才有好前途!”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让孩子看到你的不易,吃多点苦头,懂得换位思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