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前段时间看到芬兰的一则公益广告《The Orphanage》(孤儿院)。
它是以“如果孩子能够选择父母”为主题,讲述了一对姐弟被带去选择他们的养父母之前,可以透过玻璃罩见到那些备选父母相处的场景。
第一组的父母看起来相敬如宾,交流间面带微笑,十分温和,两个孩子也忍不住弯起嘴角。
第二组的父母看起来非常亲切温柔,母亲还端着一杯果汁笑着想递给孩子们,两个孩子笑得特别灿烂。
第三组父母看起来很有教养,非常绅士的父亲看到孩子们的到来就立即蹲了下来,平等地注视着他们,两个孩子也特别放松,笑得很可爱。
到了第四组,一对父母正在大喊大叫,相互指责,孩子们的脸色立即就变了,惊恐、躲避、悲伤。可作为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跟着这对父母回家。
镜头的最后是一家四口走在回家的路上,父母还在吵吵闹闹,完全不顾两个孩子的存在,他们的前方是太阳的光芒;
可孩子的表情却都是一片黯淡,彻底失去了开始的光彩,他们的未来如何,其实不难想象。
父母子女一场,其实就是一种相互映射。
父母是孩子的行为标杆,而孩子本身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除了遗传还会重复父母的特点。
想起我刚毕业的那一年,带过一个有轻微自闭倾向的孩子小武。他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但是只有一点,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喜欢和自己相处。
私下里通过小武妈妈我才了解到,因为小武爸爸的脾气极差,在家总是大吼大叫或者砸东西,所以小武从小就特别胆小。
在小武四岁的时候,家里生意不顺利,小武爸爸喝醉酒就对小武妈妈大打出手的事情正巧被小武看到。
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愿意跟别人交流,而且一旦看到情绪激动的人就会吓得大哭起来。
直到后来小武妈妈选择离婚,并坚持带小武看心理医生,这才稍微好了一点。
可以发现,如果父母有人性格暴躁,情绪上常表示不耐烦,那么孩子就会无意识去模仿,遇到事情也难免容易心浮气躁,又或者会像弱势的一方,畏畏缩缩,怯懦胆小;
如果父母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争吵不休,脏话连篇,那么孩子同样也会耳濡目染,变得毫无教养可言;
如果父母性格温和稳定,面对问题也是冷静处理,那么孩子的性情也会自然平和,善良美好。
其实家庭教育的实施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对象,所以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