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得去学校撕了那小屁孩不可!”娜叉着腰站在我面前愤愤地说着。
怨不得她这么生气,她的心头肉哒哒,刚从外地转学回来,在班上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毛毛。
可没过两天,哒哒就开始一天一个伤痕,前天脸被毛毛的指甲划了一下,渗出小血丝;昨天胳膊被毛毛掐青了一块;胳膊上的淤青还没有化,今天傍晚放学后,又发现哒哒膝盖的皮破了,原来是被毛毛推倒在地。
娜娜气得七窍生烟:“这熊孩子,才多大就这么坏,他爹妈不管,明天我一定去管管他!”
我拉住她:“你想怎么管?打他?骂他?还是跟他父母互相怼?”
她被我这么一说,愣了几秒,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那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打被人骂被人欺负。
亲眼看到尚且受不了,更何况自己看不到管不着的地方,稍微发挥一下想象力,就会焦虑得不要不要的。
娜娜看着哒哒天天带伤回家,抓心挠肝般的难受。
可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却无法避免。
读小学时,我的同桌是个男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争争吵吵:写字时,他双臂撑得大大的,把我挤得只剩一点点地方;喜欢擅自动我的铅笔、橡皮;把我的乒乓球拿去玩,结果弄瘪了……,在生气的时候,就在桌上画一条三八线,彼此不越界;和好的时候,三八线就不见了。
争吵打闹,在孩子的世界中极为正常,即使有时候也会你打我一下,我咬你一口,可要不了多久,就又和好如初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童年,都会找到类似的影子。
心理学家李雪说:
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
孩子本身对各种体验没有评判,全然经历过,就会既不执着也不恐惧任何一种状态,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